2025年02月11日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张丙翠
栖霞苹果是栖霞最亮丽的名片。
栖霞市是全国苹果优势主产区,苹果年产量达210万吨,品牌价值达75.36亿元,稳居全国苹果县域品牌之首,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都”。
近年来,栖霞市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栖霞苹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带动了苗木、生产、农资、分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家具制造、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品牌发展不能故步自封。如何让“栖霞苹果”的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日前,栖霞市召开苹果产业系统集成改革会议,印发《栖霞市服务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确定了以“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并提出“聚焦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延链补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品牌建设”“推动传统种植向生态种植转变、初级分选向精深加工转变、单一销售向品牌营销转变”的发展规划,一幅苹果产业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向“新”发力
目标明确,因时而动,资源要素积极向“新”聚集,栖霞将努力打造现代苹果产业发展新高地。
明确产业发展“新方向”。扛牢“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苹果主产区”功能定位,编制栖霞苹果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科学统筹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品种结构,建立“链条完整、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合作共享”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为打造富有栖霞特色的生态果业提供有效保障。加快生态果业优势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
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设一批龙头型、骨干型、特色型示范园,建成一批功能健全、链条完善、科技含量高的大果园,打造一批代表栖霞苹果的特色村庄、家庭互助农场,苹果标准化种植模式取得新突破。探索各种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和适宜胶东地貌的宜机化种植模式,迭代更新品种,促进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苹果加工产品种类,拓宽苹果食用研究领域,围绕高附加值的果胶、益生菌、发酵醋、调味醋等研发方向,引进一批果品深加工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发展“苹果+”业态,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集科研、生产、加工、储备、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优势,当好国内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在种苗、装备、数字果园等领域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创新团队,加快创新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的现代集约轻简化栽培技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创业支持政策,吸引一批在外优质人才回乡支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托管组织专业化参与苹果生产常态化,全面提升种管水平,促进果农增收。
赋予产业发展“新内涵”。深入融合苹果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历史传承,打造建设集文化历史、品种展示、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载体和文创作品,进一步讲好栖霞苹果故事。深入挖掘栖霞苹果产地环境与内含物研究,提升栖霞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栖霞苹果地理产地证明标识的规范化应用进一步加大,推进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发展。
划“片”精耕
果都栖霞依托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产业基础和产业特点,划分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大区片”,各区片通过定期亮诺践诺,开展“擂台赛”等形式,建立区片作战机制,真正动起来、快起来、跑起来,围绕果业生产、宣传营销、保障服务、产业拓展、人才资源等方面,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南部唐山山系区片:充分利用杨础镇通用机场的优势,将低空飞行、旅游观光、无人机植保与苹果规模化种植相结合,突出现代化农业+旅游的特色。围绕翠屏街道南部工业园区,鼓励支持苹果的仓储销售及精深加工,打造采后交易及加工中心。依托黄燕溪谷项目,发挥山地特色,探索唐山山系传统乔化果园与适度规模化经营并行路径。在品种布局上,注重全红红富士等易着色富士优系和省工省力化的新优系品种推广普及。
北部艾崮山系区片:依托艾崮山的自然气候,建设山地苹果的优质高端区;品种布局以条纹红富士为主、多种新优品种协调发展。农旅结合,将苹果产品及文化融入文旅宣传中,打造栖霞苹果特色旅游。依托松山产业园,做好苹果物流、仓储及精深加工,打造苹果交易及产品研发中心。
西部龙门口水系区片:做大做强新优品种引进及规模化苗木繁育工作。配套完善万亩苹果谷发展规模,整合辐射周边土地,建立大规模苹果现代化管理示范区。借助地势平坦优势,配套现代化管理模式,探索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的省工省力规模化种植盈利模式。
东部牙山山系区片:用生态优势为牙山高品质苹果赋能,打造牙山苹果品牌,并充分利用苹果品种的多样性,进一步探索完善不同品种的包装销售和贮运保鲜技术。建立优质农资市场和果园技术、机械研究生产中心,并配套苹果的全周期托管服务。加强山地苹果轻简化栽培模式和山地机械化应用的探索,打造山地适度规模化种植新模式。
“部”署推进
根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栖霞市将市直部门划分为果业生产、宣传营销、保障服务、产业拓展、人才资源等五大部,直接参与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各部部长由相关市级领导担任,副部长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责任单位选派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根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形成部门间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果业生产部从科学统筹区域布局、调整优化种植栽培结构、示范引领先进种植模式、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做好农资推广应用、加快果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夯实种植基础,建立“栖霞苹果生产标准体系”,促进苹果生产全流程标准化。
宣传营销部围绕加强品牌建设、开展节会促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展国际市场,按照“特色优势树品牌,龙头企业造品牌,文化内涵升品牌,质量诚信护品牌”的工作思路,探索推广“区域+产地+企业+果园”品牌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品牌高端化。
保障服务部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苹果产业支持保护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持续开展“干部进基层、结对联果农”活动,完善机耕路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产业拓展部在做强苹果精深加工、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综合体、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发展“苹果+旅游”新业态、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下功夫,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延长苹果产业链条,推动苹果产业、苹果文化、苹果旅游等协调发展。
人才资源部在加强返乡创业主体培育、果业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体系建立、村级组织服务效能、平台功能集聚效应方面打出“组合拳”,培育出“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等人才队伍,为果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平台等多维度服务。
在壮大苹果产业之路上,果都栖霞步履铿锵。苹果产业发展的根基日益牢固,智能化支撑不断强化。展望未来,栖霞苹果将更有品质,更有颜值,更有价值,继续红艳果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