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天气转暖,第一海水浴场海鸥飞舞的美景引来众多游客;一旁的彩色慢道上,迎着朝阳晨跑的人洒下长长的影子……
宜居城市,为美好生活添彩。
今年,市城管局聚力在20项具体工作上彰显新作为,计划更新老旧雨污水管网2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在“全程全域精细管理”理念下,我们的城市将更加宜居,生活将更加美好。
更绿色
福山区引入工业余热清洁供暖
再生水源源不断流向生产车间,成为城市第二水源;工业余热通过管线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绿色”是烟台越来越鲜亮的底色。
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今年市城管局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持续推进再生水高效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工业回用、河道补水等重点领域再生水利用潜能,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完善再生水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供水稳定达标。
持续推进供热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开建供热长输管线,启动福山区引入工业余热清洁供暖工程。有序协调推动华能烟台电厂、华能八角电厂供热改造,降低煤炭使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以工业余热、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为主力热源的市区供热低碳运行新局面。
此外,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也将得到提升。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汇聚城市管理相关行业数据,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强化物联传感、智能预测等技术应用,拓宽排水、市政、环卫、公用事业服务等领域智慧城管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通过“动态监管”+“智慧监测”,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前端感知能力,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前置防线”。年底前,市区范围内完成燃气、供水、供热、桥梁、隧道等领域生命线数据汇聚和前端感知设备配备,实现运行实时监测,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韧性。
更靓丽
布局更多口袋公园、街头绿地
鲜花大道四季有景,口袋公园在家门口绽放,垃圾分类让小区更加整洁……让城市更加靓丽,是今年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
今年,市城管局将有力提升城市净化绿化成效,推动环卫保洁质效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档升级试点,在滨海中路鲜花大道示范段进行植物更新配置,在“五横五纵”绿地重要路段及节点增植低维护月季1.3万平方米,栽摆草花250余万盆。因地制宜布局一批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完善城市绿道体系,持续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垃圾分类已经走进很多居民家中,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可回收物体系,指导区市统筹建设分拣中心和中转站,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有害垃圾纳入收运范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强化对物业服务、农贸市场、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的指导,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提高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达3万人。继续推进县级市分类工作,年内实现建成区分类设施全覆盖。规范餐厨废弃物管理,市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协议签订率达90%以上,协议收运率达75%以上。
违法建设治理始终不松懈,按照“属地管理、控新治旧”的原则,区市、镇街、村居三级联动,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治理,坚决杜绝违法建设反弹和新增违法建设。
更暖心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
今年我市将聚焦保障城市有序运行,让更多市民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暖意。
供暖保障更有力。我市将持续构建市区供热“多源一网”格局,推动中心城区供热热源整合互通,确保当某一热源出现问题,其他热源可通过供热管网联网进行热量补充调用,强化供热保障。不断完善智慧供热平台功能。运用物联网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充分发挥智慧化供热平台二期在拓展供热安全运行监测、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智慧热网监管体系。完善供热网格化服务机制。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细化网格分工,及时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用热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进各类管网更新改造,让城市“里子”更厚实。年内,全市将更新改造老旧雨污水管网25公里、经评估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化燃气管道56公里,建设改造供热管道4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各区市水厂深度处理改造进度,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9%以内。
统筹道路改造和管线施工,持续推进市政道路提升“三年计划”专项行动,中心区计划改造提升胜利南路、滨海西路、迎宾路、珠玑东路、新星南街、新星西巷、祥石路、康复路、双河西路、金堡路、双河东路、光华路、凤凰东路、凤凰山路、世贸东路、桂山路、黄海北路等17条道路,保障群众出行。实施桥梁、隧道、路灯等市政设施体检,开展“问题井盖”和道路修复整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赋能智慧管理,对城市路灯、隧道、桥梁等市政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