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为邻多沟通

2025年02月16日

张铁鹰

有位朋友说,今年春节,家里连续几日都有不少客人来串门,客人中有的未进门先换鞋,换上拖鞋再进屋,结果,换下来的鞋零乱地丢在了门外。自己开始没当回事,但有一次邻居跟他说,鞋放在门口没关系,最好摆整齐,这样显得主人文明有涵养。

听了邻居的话,这位朋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尽管邻居的话不乏批评意味,但他仍欣然接受。他随即买来鞋架置于玄关处,客人来时都把鞋放于其上。

这位朋友说,这件小事,让他认识到两点,一是邻居间要多沟通,二是平时要多想想他人的感受。

朋友的一番感悟,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有一次,某人说其外孙活泼好动,住在他家里时,有时半夜还会在屋里跑来跑去。为此,他爱人每次见到楼下邻居,都要说上几句抱歉的话:“大哥,真是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有时候大人注意不到,就弄出挺大的响动,是不是吵到您了?以后我们还得看紧点。”楼下的老哥也通情达理:“没事,小孩儿嘛,跑几步很正常,我们不怕吵。”

其实,邻里之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彼此多包容、多体谅,不但不会因小事引发矛盾、影响关系,而且可能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倡导“里仁为美”居处观的中国人,一向重视邻里关系。和“农耕生活”不同,现代城市生活中,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相互“干扰”,在所难免。这就要求人们在互相包容的同时,尽可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对他人的影响。当意识到影响不可避免时,要有自愧之意。

“远亲不如近邻”,彼此能成为邻居,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处好是责任,也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