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是群众最期冀、最重视的节日,从腊月到正月,龙口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悟文明、接受教育、感受温暖,让厚道、有人情味的传统节日浸润人心。
家门口的公益托管班
“早上把孩子送来,中午接回家,特别省心。”在龙口市东莱街道松园社区,家住附近小区的孙女士接回女儿,为社区组建的寒假公益托管班点了大大的赞。
针对寒假“看护难”问题,龙口市在松园社区、河北嘉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寒假公益托管班,由社区热心市民和蛟龙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组成公益教师团队,提供托管看护、作业辅导、社会实践等服务。春节期间,共开设课程228节,日均服务学生40人次,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新业态群体子女假期无人看管的难题。
同时,龙口市发起的“暖冬行动”,组织志愿者缝制50床爱心棉被,赠送给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独居盲人等群体,并回收和捐赠保暖衣物300余件。志愿者们还开展了20余次慰问走访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冬日里的温暖。此外,为应对春运高峰,龙口市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车站开展行李搬运、护送重点乘客、进出站引导等服务,让车站成为展示龙口文明形象的窗口。
春节期间,龙口市聚焦群众需求,以“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暖心服务,让寒冬里的年味更加温暖。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还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宣讲、健康义诊、新春慰问等形式多样的“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春节增添了温暖和关爱。
文化大集赶出龙口“年味”
大集是最有烟火气的所在,也是群众感受年味的重要平台。春节期间,龙口市以文化惠民为抓手,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集特色活动,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听说这里有画展,特意带着孩子来看看。”在嘉元学城,市民卢女士带着孩子逛画展,感受别样的年味。连日来,龙口市举办了“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庆新春美术作品创作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县千村”书法惠民活动等,充分展示了文艺工作者、书画爱好者的创作成果,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龙口市还承接了“我在实践中心过大年”文明实践暨烟台市“赏年画 过大年”活动、2025年元旦春节“三送”新时代文明实践直通车等大型活动,将文明实践“全家福”送到群众家门口。
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龙口市发动本土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开展百姓“村晚”大联欢,组织“习语润心”百姓宣讲员以“理论+文艺”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让文明新风与“烟火气”同行。此外,新春游园灯会、春节联欢会、戏曲演出、秧歌展演等活动也在各乡镇、村居轮番上演,让群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活动实力出圈
春节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为让年味更加浓厚,龙口市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线上,推出了“非遗贺新春·龙口非遗线上嗨购大集”活动,重点推介黄县大糖、胶东花饽饽、黄县窗染花、黄县面鱼、黄县肴等20余种年味十足的传统手造非遗产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线下,在南山景区举办了“南北非遗闹新春·南山祈福大联欢活动”,集中展示了海阳大秧歌、英歌舞、打铁花、火壶表演等非遗项目,并设置了剪纸、糖画、面塑、草编等非遗展示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此外,龙口市还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送福进社区 非遗拓印添年味”“小小织布机 织出彩色梦”等非遗活动,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胡健 刘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