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法治供给赋能高质量发展

莱阳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2025年03月21日

莱阳市司法局坚持服务中心、惠利民生,狠抓规范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度、便捷度、精准度、满意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全域构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莱阳市公法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公证、法援、复议、调解和专业律所整体入驻,构建“1+3+5+N”工作模式,实现司法行政业务“一站办理”。迁建以来,该中心共办理公证612件、法援578件、行政复议80件,接待群众日均超120人次。

依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莱阳市全域构建公法服务网络,一体推进镇街公法站提档升级,在人口密集区域设置特色“法治驿站”,村居法律顾问进驻办公,推动法律服务进网格。建立以市级公法中心为中枢、18个镇街公法工作站为支撑的实体化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

同时,莱阳市全面抓实公法队伍建设。采取干部讲堂、竞赛比武等方式,强化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在市局组织的岗位技能比武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全年共有25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和职级晋升。加大法律人才招引力度,新增律所1家、正在申办2家,法律服务行业队伍同比增长10.6%。

实现智慧公法服务“一站通”

莱阳市合并优化公法中心和“12345”热线资源,由律师轮值、专人负责,实现24小时专业法律在线服务,全年接听各类热线6177次、提供咨询6043次。

创新载体“一码通”。上线“梨乡小律”智慧公法平台,加大平台推广力度,全域投放“法律服务二维码”,强化“码上办、即时办”,实现“智慧公法·云上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浏览、使用达2.2万余次。

融合服务“一站通”。推行“自助+现场”服务模式,在公法中心安装智能终端机,提供全市法治资源查询、业务申办指引等8项服务内容;在基层公法站点投放“视频法治通”,实现基层站点和公法中心的信息互联,提供畅通便捷的法律服务。

莱阳市实施“律动莱阳·链上法治”工程,在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中建立惠企智慧公法站,设立涉企解纷“议事馆”,提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举办惠企讲座6场,调解涉企纠纷20余起。联合残联、妇联、工会、人社等部门,设置特色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农民工、军人军属、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法律服务462次、举办法治公益讲座11期。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度

开通“法律服务直通车”,组织高校教授、律师等法律服务专家团成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法治体检50余次、梳理法律风险200余条。增设环保、消费、校园安全领域行专调解组织,发挥1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521起,成功率达98%,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突出专业精准服务,把“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市委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出护航产业发展重点措施20项,开展企业“定制化、点单式”服务,制作涵盖148个事项的《企业法律风险规避指引》,接受企业点单服务13次,完成企业建档备案360家,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法治保障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创新“法援+网格”工作模式,推动法律援助职能下沉,畅通转办途径、扩大协作领域,打造“双莱法律援助一体化”区域合作新模式,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效。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232件,结案率达98%,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做好“先莱调”行政复议品牌。践行“能动复议”理念,建立案前“快速”、案中“精细”、案后“延伸”的全流程调解和解机制,提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质效,2024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00件、办结272件,调解和解率达40%。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朱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