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刘威 卢淑娟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一个基础性力量。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扩大内需成为刺激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扩大居民消费成为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从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建立了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城乡之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新型消费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完善投资机制,推动消费升级提质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压舱石,有效的投资将激发、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提质,需要有效的、高质量的投资来支撑。
一要强化预期,加强投资政策引导。积极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热点,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指导、引导投资领域更切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
二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逐步提高供给质量。紧盯居民消费特点变化,切实推动供给改革,着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淘汰落后产业、低效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为新产业发展腾出资源和空间。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推新产业转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要强化科技赋能,促进业态创新。营造创新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力推动新业态发展,完善科技创新赋能消费提档升级的体制机制,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水平的高低。
一要完善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体制机制。在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通过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合理扩大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提高消费补贴等形式,综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二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主要涉及居民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面主体,要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者的保障,拓展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强就业保障。
三要完善缩小收入差距机制。重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积极完善农村居民收入保障机制,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补贴水平。完善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保障机制,实现基础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费保障水平
优质的消费基础设施、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高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消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消费保障水平还不高。
一要完善居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和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领域,如居家、养老、文娱、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合理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消费场所。科学规划出行、旅居等服务设施,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是提高消费市场监管水平。近年来,互联网出现了很多“打假”网红,一方面体现出了当前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不少地方存在监管“缺位”、监管“盲区”等问题。因此,消费市场的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也要进一步变革,加快传统监管模式向新型监管模式转变,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监管覆盖面,强化监管执法力度。
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当前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有所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也越来越完善,但消费者维权途径单一,执行力度相对较弱。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仅要加强传统消费场景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更要完善新型消费场景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教育引导广大消费者增强权益保护意识,同时提高消费违法违规成本,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消费观念教育引导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仍然较高。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需要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消费”。
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当前,我国依然有不少居民还处于社会基本保障之外,其中有些居民是因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的不断提高而退保。因此,要综合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减轻居民用于公共服务和保障性消费的支出负担,提高居民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信任度和参与积极性,努力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二要完善金融支持消费机制。金融服务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消费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居民消费,还能有效扩大消费市场。要拓宽消费信贷渠道,丰富相关产品品类。尤其是对消费能力强的消费群体,加强消费信贷支持。三要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扩大消费不是无节制的消费,尤其要严防陷入个人消费主义。要倡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消费模式,教育引导广大居民进行合理、适度消费,秉持消费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理念,推动消费品质提升,实现居民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