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
近日,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传来喜讯,全国首个基于DeepSeek私有化部署的生成式剪纸产品——“剪艺图灵”成功问世,该产品将AI技术与非遗文化相融合,让剪纸艺术走入千家万户。
其实,这并不是烟台高新区因为AI第一次“出圈”。从30秒能“读懂情绪”的AI非接触式心理测评系统,到15秒完成上下料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再到最近频频现身、与市民学生“亲密互动”的人形机器人,高新区紧抓热点场景应用,将AI科技玩出了“花儿”。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围绕“人工智能+”行动,高新区正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区域性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AI+科普,点燃科技热情
“嗨!我是机器人小宇,很高兴来到你们学校。”
“心情美美地打招呼了,愿你今天每一刻都快乐!”
20日,高新区携手宇树科技、明喆物业,带着春晚“兄弟款”机器人Unitree G1走进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完成了G1机器人烟台校园“首秀”。
“它会咳嗽吗?它能替我写作业吗?它的大脑在哪里?……”在学校,看着人形机器人从平躺状态迅速站了起来,学生们“哇”声一片,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并争先恐后地凑上前去,摸摸机器人的脑袋,戳戳它的身体,再和它握握手、聊聊天……
连日来,G1机器人不仅走进学校,还深入高新区的社区、广场以及政务服务中心,上演了一场“人机互动”盛会,成为备受市民追捧的“科技明星”。
“这就是我们明喆集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测试的宇树人形机器人G1。除了验证智能机器人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外,我们还联合高新区管委,推动机器人走进辖区多个场所开展科普教育,希望公众能近距离地感知这项前沿科技。”明喆集团东部区域科创经理李先锋向记者介绍。
眼下,在物业管理中,机器人G1除了实现常规的迎宾、引导以及人机互动外,还进行了设备机房巡检、密闭空间检查、夜间岗位值守、多频次重复性工作的执行等相关场景与工作的实践。“希望机器人走进课堂,融入教学。”“期盼机器人早点走进千家万户,帮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10天来,不同场景的测试激发了市民极大的热情,为人形机器人与高新区的未来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此次机器人巡回展示活动,是高新区“人工智能+”科普行动的重要一环。活动累计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与,通过零距离接触尖端科技成果,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变革的力量。
AI+研发,驱动创新提速
在科技创新加速迭代的今天,高新区科技企业积极践行“AI+研发”赋能计划,在数字时代构建起科技创新的新质生产力。
中科埃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益生菌、海洋新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开辟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路径。近期,中科埃微通过DeepSeek强化学习自动探索技术可行性,成功辅助绘制微生物筛选图谱,使得研发计划速度从“年级”压缩至“月级”。“有了AI助力,48小时内就能完成我们团队两个月的手动调研工作量。”中科埃微研发总经理李迎迎说。
无独有偶,绿叶制药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挖掘数万份科学文献与专利数据,自动生成靶点筛选方案,成功率提升40%,平均研发周期得到了大幅缩短。2024年,绿叶制药三款新药陆续上市,集团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ERZOFRI®(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亦称为LY03010)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批准,已完成出口2.4万支,美国销售货值2000多万美元。“AI疏通了新药研发的快速路,坚定了绿叶制药走向全球市场的信心。目前,全国只有7款药在美国上市,其中绿叶制药占据了2款。”绿叶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京伟博士说。
“我们积极聚焦人工智能应用,深度融入研发创新链,开展相关领域需求调研,明确全年培训科普工作任务,助力全区科技企业突破传统研发的效率边界,重塑技术攻关的方法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晓杰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高新区50%以上的科技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块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发展规划、开拓市场、辅助研发、产品规划等,AI正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AI+产业,抢占“智”高点
作为高科技创业企业的聚集地、活跃区,高新科创智慧园区见证着众多智能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
走进烟台塔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犹如走进了一个酷炫十足的机器人工坊。公司生产场地中,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创始人韩泉城对此如数家珍。“我们主要做人工智能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机器人。”韩泉城说,出于对机器人科技的热爱,早在2019年,他便带领塔克电子步入了智能机器人产业赛道。
如今,塔克电子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出版高校ROS机器人教材。公司凭借全栈机器人自研能力,研发出了一款基于ROS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并于今年在产品上集成Deepseek大语言模型,具备SLAM建图导航、机器视觉、AI深度学习等功能。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及青少年教育领域,目前已服务国内外超1000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一步助力新工科教育与国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山东相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老龄化与慢性病康复需求,正在自主研发智能医疗康复机器人;烟台阜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1项,自主研发了Delta机器人、玻璃修边机械手、智能玻璃磨角机、智能刷油机械手等产品;山东经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复合机器人一体化控制系统,相较同类产品生产节拍提升40%……眼下,园区孵化的多家机器人企业已初具规模,这些企业如星星之火,点亮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版图,正在逐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深刻认识到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大意义,高新区将人工智能产业招商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在巩固人工智能领域优势企业、优势成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高新区明确目标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积极拓展招商渠道,重点引进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致力于打造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策源地和创新高地。
“投资创新就是投资未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表示,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未来发展的致胜法宝,培育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的“丰产田”,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杨静 郭健 王梦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