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据媒体报道,以儿童即时通讯和安全定位为卖点,儿童智能手表在发售之初备受家长青睐。然而,随着各路商家进军,产品“卷”出新高度:售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且功能更加丰富,从视频通话、加好友、发朋友圈,到扫码支付、看视频、听书……儿童智能手表俨然成了微型智能手机,其功能也在慢慢偏离正轨。有家长投诉说,孩子在手表内置的学习APP内的游戏充值了千余元,也有家长发现孩子的手表收到了擦边内容,投诉手表的审核机制不严格。这些问题暴露出儿童智能穿戴设备正在滑向功能异化的深渊。当市场追逐流量密码时,我们亟需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安全定位+基础通讯”的核心功能,为孩子保留不被算法绑架的童年空间。
在家长眼里,儿童智能手表只是手表,无非是为了了解孩子行踪,并方便与之联系,即满足家长对孩子安全的关注。如果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功能,开发孩子智力,未尝不可。但凡事应有度,过多的应用软件、复杂功能会适得其反,让手表不像手表。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儿童智能手表搭载15项以上附加功能,从AI语音助手到AR游戏,从电子支付到社交平台,这些看似贴心的设计把儿童的注意力切割成无数碎片,影响了儿童的深度思考能力,给孩子们的隐私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儿童的认知方式。
进入数智时代,我们当然无法阻挡智能手表的到来。用好这一工具,让其为孩子的生活提供便利,助力他们健康成长,需要多方合力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本位,以发挥其该有的效用。
让儿童手表回归“护娃”本位,对家长来说,儿童手表只要具备通话、视频和定位功能就足够了。家长要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购买智能手表时选择基础款产品,定期查看数据使用报告,与孩子共同制定使用规则,以减少智能手表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方面要切实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在规定时间段禁止学生使用手表,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学习。
对智能手表的生产厂商来说,要主动给智能手表“做减法”,对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严格把关,在设计上除基础功能外不内置过度娱乐化的应用,坚决杜绝毒害儿童的产品流入市场,以关爱儿童赢得用户。对职能部门来说,要设置儿童智能硬件市场应用程序准入基本标准,加强内容审查,禁止违法不合规的应用程序进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厂商,形成有力震慑。
站在科技与伦理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要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护娃”本位,也只有让科技回到服务的本质,才能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清朗、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