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2日
姜德照
在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日子里,突然产生一种对脆弱生命的无奈感受,甚至可以说是痛彻肺腑。周围的人,忽然就消失在生命的长河中。当我爷爷奶奶过世的时候,我开始对人的生老病死有了真切的认识,再亲的人,到了时候也是要走的。当伯父去世的时候,感觉人生就像一片海,潮汐一样漫过来,把我们逐渐淹没。去年这个时候,我的母亲猝然离世,似乎昨日还活蹦乱跳的,一夜间就阴阳两隔。曾有一位短暂共事过的朋友,刚过知天命之年,突然在网球场上倒地,送医院后再也没有苏醒过来,让人唏嘘不已。
曾记得我的一位老领导在母亲去世后,回单位哽咽着说的第一句话:我没有家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旦母爱消失,对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打击。没有家了,也就失去了心灵的皈依和归宿,是人生的一大悲剧。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有这样一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想到此,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无奈感更加强烈。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人固有一死。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三首》中,对生死有着洞彻感悟,他写道:“有生就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归人,今旦在鬼录。”“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生死死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任何生命的归去,都是大自然的规律,这个规律并不为我们意志所转移。对生者来说,活着,要继续活着。读罢东汉蔡邕的《公无渡河》,也许可以让我们对生死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特别的境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明知不可为而为,像荆棘鸟一样唱完最后一首歌而慷慨赴死,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精神!
生命短暂,人生不易。无论是幸福与否,快乐与否,我们都要在生命的线段中,从这头走到那头,走着看着,要心有所想,目有所见,心有所思,行亦随之,时刻告诫自己,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