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的烟台冬季越野赛

2023年07月03日

体育事业委员会委员长张颂屏

1937年第二届冬季越野赛运动员合影

烟台故事

曲德顺

越野赛的历史十分悠久,1837年英国的学校就已经开展此项体育活动。自1904年起,在上海的外国人组织各种冠以“万国”的体育活动,其中就包含越野和竞走比赛。在烟台,体育被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始于郭显德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创办的会文书院。1933年11月25日,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举办了烟台本埠首次冬季越野赛。

烟台现代体育的兴起

西学东渐,会文书院在普通课程之外,增加了学生抢球和跑跳的游戏课程。会文书院还因开展跑跳活动,被时人认为是误人子弟的学堂,而当时的芝罘学校作为面向外籍学生招生的西式学校,曾常年开展赛艇、游泳、足球等体育活动。从芝罘学校保留的老照片可以看到,该校组织了跑出校门的长跑比赛。因芝罘学校教育体系与当地中国人基本无交流,故学校的体育活动对当地影响甚微。

现代体育运动在烟台兴起,应当是从1903年烟台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开始的。

烟台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伊始,体育部便正式成立,当时实益学馆的白格兼任青年会的第一任体育干事,成功举办第一届沙滩运动会。1917年,烟台基督教青年会自建会所,开辟运动场,开展各种球类比赛活动,体育活动异常丰富。一年一度的成人篮球赛、少年篮球赛、乒乓球比赛、女子篮球赛都在烟台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海上游泳班、网球队等新兴体育项目在烟台基督教青年会的提倡推广之下,逐步开展起来。

烟台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多为球类项目,漫长的冬季,体育活动便显得有些沉闷。根据国内其他城市开展冬季体育活动的经验,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认为越野赛是锻炼青年意志最好的运动方式,当时国内各主要商埠都主办过越野赛,唯有烟台尚未开办。于是,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事业委员会便有了筹办冬季越野赛的想法。

冬季越野赛的筹备

烟台基督教青年会时任董事部会长为王敬五,总干事为王震东。体育事业委员会会员为张颂屏(委员长)、林君潜、张宽五、张在天、苗仲元、曲荷亭、庄文聪、苏大卫、张伯东、支懋熙。上世纪30年代的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成员皆为烟台社会上颇具爱国情怀、思想前卫、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张宽五,作为新陆商行老板,极为热衷体育活动,组建烟台“白燕篮球队”。1932年12月,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少儿冬季篮球赛、女子冬季篮球赛,张宽五捐献银杯一座,林君潜捐献银盾一个,规定参赛球队如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即可永久保留银杯、银盾。

围绕首届冬季越野赛事,烟台基督教青年会体委会对越野赛各环节内容进行认真讨论,力争活动达到完美,以达到推广冬季越野赛的目的。经讨论,决定于1933年11月25日举办烟台本埠首次冬季越野赛。由张在天、宁铭、徐迺永三位负责起草比赛规则,拟定规则如下:“烟台青年会体育委员会主办烟台全区第一次冬季越野赛。第一条,主办者青年会体育委员会;第二条,定名为烟台全区第一次冬季越野赛;第三条,宗旨,提倡长程赛跑,锻炼刚毅忍耐精神;第四条,会期,定于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起赛(阴雨改期登报声明);第五条,路线,起终点皆在青年会后海滨,经海岸路向东转虹口路过大马路沿山巷,威海路出卡子门至前七夼村小学折沿烟威汽车路炮台前回至终点;第六条,参加者资格,凡国民满十五岁以上之男子,皆得参加比赛;第七条,录取名次,参加人数十人以上者取六名,十人以下者取四名;第八条,奖品,第一名奖银盾一座,余皆奖金质奖牌;第九条,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又附越野赛报名须知:(一)报名日期,自十一月十八日起至廿二日下午六时止;(二)报名地点,广仁路青年会庶务部;(三)报名手续,需参加者本身到会报名,经承认合格后,始得报名参加(凡年龄太小、营养不足、发育不全者禁止报名);(四)参加赛跑者须按照规定之路线前进;(五)参加赛跑者中途不准停留步行或便溺;(六)参加赛跑者不得接受任何人之帮助;(七)凡参加之每一赛跑人,于出发时,即有一监护员骑车随行,如发现有四、五、六各项规定之情形之一者,监护人有报告取消跑者之资格全权;(八)凡参赛人员皆须佩本会所发之号码于背后,以便识别,否则不准参加比赛。”

冬季越野赛报名

1933年11月17日,《东海日报》在新闻中刊登《基青主办之越野赛 明日开始报名》,文中对举办首届越野赛的意义进行简单阐述,告知报名从11月18日开始,22日下午截止,随后将报名参赛须知详尽刊登。

11月21日,《东海日报》继续刊登《基青主办之越野赛 报名只余两日》,报道云“冬季越野赛业已筹备就绪,兹闻三日来前来报名者,甚为踊跃,已经有十余人报名。报名在22日下午6时即行截止。25日即将正式开赛。”

经过5天报名,报名参加者有郑桴、郭家莲、尚登春、陈宗仁、吕丕山、徐永清、宋吉庆、孙德政、葛文令、苏树勤、徐承烈、孙立功、陈世元等15人。

为保证比赛公正性,24日下午,体委会人员再次召开越野赛筹备会议,确定了裁判员、发令员、计时员、记录员及检查员人选。

本埠首届冬季越野赛开赛

1933年11月25日,《东海日报》刊登大幅标题《烟埠体育界空前巨观 越野赛定于今日举行 全线长七千五百米 十五位英雄看谁捷足先登》。比赛出发地点在青年会建筑身后的海岸路,下午的海岸路围观者达一千余人,“整个海岸路人山人海,颇极一时之盛也”。下午2时,鸣钟两下。首先由青年会干事秦晋给运动员点名,原先报名者为15人,比赛当日到场选手11人,然后由青年会总干事王震东宣布开始,王总干事详述此次体委会筹备越野赛经过及越野赛在烟台的重要性。继而总裁判长代表演说,称越野赛是锻炼青年刚毅坚忍精神的最佳运动方式,在烟台当今运动的情形之下,应积极对此项运动加以提倡,希望全体市民今后都能参与到该运动中,将越野赛在烟台发扬光大。随后恒记照相馆为组委会、参赛人员拍照留念,最后由体委会委员张在天说明越野赛全程路线与沿途规则。

参赛人员进入起跑准备后,发令枪响,11名参赛选手如飞一般冲出,很快消失在虹口路拐弯处,选手们沿大马路,过山巷,出威海路,到卡子门,抵前七夼村小学后,折回烟威汽车公路,经过东炮台前,最后向终点冲刺。沿途不时有观众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3时10分,徐承烈率先冲刺,随后各选手依次到达。前6名选手分别是冠军芝罘中学徐承烈,亚军益文中学陈世源,第三名益文中学宋成斌,第四名芝罘中学苏树勤,第五名芝罘中学葛文全,第六名蚕丝学校尚登春。比赛当日《东海日报》报道中称全线“长七千五百米”,但比赛之前和结束的报道都称比赛全程“为一万零五百公尺”。

因为奖品尚在赶制中,现场未能进行颁奖仪式,颁奖典礼延后至12月6日晚7时在烟台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青年会体委会提前通知全体参赛选手参加,徐承烈获得定制银盾,其他获奖选手获得金质奖章。到会嘉宾兴致盎然,畅谈赛事,欢乐气氛充溢会场。

后来举办的越野赛

第二届冬季越野赛“报名者甚为踊跃”,在1937年1月13日下午3时开赛,比赛路线仍延续首届比赛线路。

1942年11月8日,日伪当局为粉饰太平,举办马拉松接力赛,参赛人员为市内各级中小学男女学生,要求各选手所经过的各机关门前,机关职员均须列于门前,以示欢迎,军乐队在朝阳街中华影院(金城影院)门前奏乐,以祝其兴。接力赛路线以新民体育馆(即后来的南操场)为出发点,经过福莱里、东关中街、三马路、威海卫路、山巷、虹口路特务机关、大马路、新乡路(现解放路)、法国医院、禁烟局、海岸路、新民路(朝阳街)、北大街、临衢街,西马路、小南洪街、海阳街、南大道、南关大街,终点为公共体育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中国人曾经被嘲笑为“东亚病夫”,“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学说唤醒了民族危亡的警惕意识,激发了民族的生存危机感,体育救国、强国保种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共同认知,数代知识青年投入到救国救亡的浪潮之中。烟台的有识之士,通过各类体育赛事的推广,推广了现代体育的意识,使得烟台的体育事业“气象蓬勃,进步一日千里”。所有曾经的努力,当被铭记。

本文参考资料:

《东海日报》

《鲁东日报》

1933年《同工》《烟台》

1934年《同工》《烟台体育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