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童话诗

——冯春译《普希金童话诗》读后

2023年07月03日

刘雪飞

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一个渔夫捕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请求渔夫把它放回大海,说:“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渔夫的老太婆得知后,让渔夫向金鱼提出一个比一个过分的要求,她的贪婪导致生活从最初的贫穷到富贵,最终又回到贫穷。

当我翻阅《普希金童话诗》,重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学课堂上,语文老师让我扮演金鱼和同学朗诵这首诗的情景历历在目……真正的美好,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譬如童年的回忆,譬如经典的作品。

童话诗是故事诗的一种,现代诗的一种体裁,适宜少年儿童阅读学习。《普希金童话诗》由中国翻译家冯春译,全书收录普希金创作的六首完整的童话诗:《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萨尔坦皇帝,他的儿子非凡而高强的勇士格维顿·萨尔坦诺维奇公爵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金鸡的故事》《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及一首未写完的童话诗《母熊的故事》。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是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语言的奠基人。童话诗是普希金丰富的文学创作中一个晶莹璀璨的组成部分。

《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是一首讽刺性的童话诗,神父想找个“能烧饭、做木工和养马,工钱不能要得高”的人,穷人巴尔达答应了神父的要求。他勤劳肯干,却依然被神父一家人算计,想通过阴谋诡计免费打发他,结果神父受到巴尔达的惩罚。这首诗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揭露了神父的自私吝啬。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是一首长篇童话叙事诗,完成于1820年,当时普希金才22岁。这首诗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和刚毅的品格,鞭挞了不义和罪恶:鲁斯兰为了解救柳德米拉,不畏路途艰险,和罗格达伊、巨头、黑海魔王进行了殊死搏斗;不为美丽动人的女水妖诱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回了爱人。鲁斯兰的三个竞争者则截然相反:一个蛮横残忍被丢到河里,一个经不住诱惑遗忘初心,一个阴谋被戳穿磕头求饶……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寓意,透露出生活的哲理,寓教于乐。

在《普希金童话诗》前言,冯春写到普希金从小就听保姆讲民间故事,并熟读欧洲许多作家的作品。后来,普希金还“经常穿着农民衣服到市集的人群中去,和农民谈话,听流浪艺人的歌谣,搜集民间谚语和格言,从这里汲取生动丰富的民间语言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外国童话成了普希金创作童话诗的源泉”。也许正因如此,书中的《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让我想到《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然而,正如冯春所言,普希金的童话诗“不是原样照搬民间故事,而是深刻地掌握民间文学的精髓,把丰富而多彩的民间故事加以改造,融化在他的童话诗中,他的这些作品体现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普希金童话诗》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叙述习惯描写,富于想象,趣味性强,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蒙意义,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向全国青少年推荐。虽是外文译作,却语言简洁,通俗生动——这固然是因为原作的精彩,也和译者深厚的专业学识密不可分。

冯春本名郭振宗,翻译出版有十二卷本的《普希金文集》等译作40余种,编有《普希金评论集》等文选,著有《俄罗斯和欧洲作家论普希金》等论文。他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普希金奖章,200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俄罗斯作家协会高尔基奖。

年近90岁的冯春先生认为:“好的翻译既要忠实传达原文,在表达上也要读者能接受,这就是译者掌握母语的问题。用良好的母语正确传达原著,才是最好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