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之后

2023年07月04日

王功良

1982年夏季,我高考落榜了。

当年考场是在烟台一中,早晨六点多钟,我骑着自行车从西郊珠玑村赶到位于市区东头的一中。至今仍记得答题时的情景,什么微积分立体几何布朗粒子等,会做的题不多,基本靠蒙,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中考完了。那时高考录取率很低,大学扩招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年,我们班只有牟桂英和孟凡会两位同学金榜题名,一个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一个考上青岛医学院。彼时上大学不收学费,毕业包分配,还能拿城镇户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是妥妥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前途海阔天空啊。

而我,与落榜的其他40多名同学一样,即将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虽然没有万念俱灰,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我的未来在哪里?当时真的没有想过,只是觉得,不用天天做卷子了,真好,心里有一种卸掉重负后的轻松感。

炎炎夏日的晚上,在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树下,烟台十四中高景禄校长走访学生家长。他循循善诱,苦口婆心,鼓励劝导我再复读一年。但是,起五更爬半夜、头悬梁锥刺股的备考经历,犹如滚钉板一样苦不堪言,我不想再经受一次同样的折磨,坚决不愿复读。我把这些年的课本、参考书和练习册等统统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与痛苦的十年寒窗来了个清清爽爽的决断,把奶奶气得直跺脚。

如今想来有些可笑,怎么可能与过去完全切断呢?那是自己曾经努力过的证明啊!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农村生活的耳濡目染,使我倾慕庄稼人。结实的肌肉,黝黑的皮肤,头戴草帽肩扛锄头,赤脚走在田埂上……农村生活就像春节年画里的场景一样,热烈而富有诱惑力。

高中生也是“人才”,五队队长陈永杭很重视高中毕业生,把我分配在五队队部。上工第一天,没啥具体活干,就同几个老农坐在队部院子里阴凉的大槐树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闲扯聊天。这哪是我想象中的红旗招展、大战山河的广阔天地?当天放工后,我就去找陈永杭队长,要求分配艰苦的工作。陈队长给我换了活,去菜园种菜。老乡们知道后都在背地里笑话我,这孩子,书念多了,念傻了。

皮肤黝黑是农民的标配,当农民得有农民的样子。我长得白白净净的,一介文弱书生,这不符合我印象中的农民形象。为了让皮肤变黑,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光着膀子在玉米地里锄草,连草帽也不戴。玉米叶子粗暴地拉在胳膊和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鲜红的伤痕,汗水顺着伤痕流下来,火辣辣地疼。肩膀后背晒得红彤彤的,晚上躺在炕上都不敢翻身,全身晒爆了皮。现在想想,这是严重的晒伤啊!可当时我对这种自虐行为却颇感自豪,新长征路上的青年就应该不怕吃苦,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农村青年。几天后,蜕了一层皮的皮肤依然白花花的,晒都晒不黑,这令我很苦恼。

那时五队菜园有六七位大婶,每天围着十几亩菜园干活,摘瓜理豆、施肥除草、喷药灭虫、引水浇灌,她们叽叽喳喳一刻不停,倒是很热闹。刚初中毕业的季军和我一起在菜园里干活,算是队友。每隔一段时间,我俩便挑着桶,挨家逐户收大粪,不嫌其臭,兢兢业业地干活。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邻居胖大嫂开玩笑地说,大兄弟,你这么能干,以后当上了村支书,可别忘了大嫂啊。我冲她笑了笑,很不以为然。

有一天下午放工后,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天擦黑时呈倾盆状了。简单吃过晚饭,我担心菜园被淹,于是披上雨衣拿把铁锨去了菜园。远远地看到陈永杭队长正握着铁锨躬身弯腰地在菜畦里铲垄放水。不大一会儿,放心不下菜园的胖大嫂也赶来了。我们三个人忙活了半天,把菜畦里的地垄铲开,把雨水引到地沟里这才放心离开。第二天早晨人到齐后,平时一脸严肃、话语不多的陈队长说,给胖大嫂和王功良多记两天工分。嘿,没想到加班两小时,多赚两天工分,这事给力,我很高兴。

上世纪80年代初,烟台乡镇企业风起云涌,正是快速发展的时期。珠玑村修配厂要招收几名高中生,于是我告别了菜园,被选调进厂当了一名钳工。师父姓张,耐心地教我在白铁皮上划来划去敲敲打打。我总觉得张师傅教的技能不解渴,就从北大街新华书店买来几本钳工专业的书,准备好好学习,成为行家里手。没想到进厂还不到一个月,命运的小船又调转了方向,载着我驶向新的航道。

有一天傍晚,发小梁恩光来到我家,对我说,村里正在征兵,咱们当兵去吧。想到自己是家中的壮劳力,还要挣工分供弟妹上学,我颇有些犹豫。小梁说,那怕啥?当两年兵再回来,不耽误挣工分。老支书梁家善也很支持我。他说,征兵,就是要把好青年送到部队去,将来你们有了出息,也是村里的光荣。就这样,高考落榜三个月后,我应征入伍了。

1982年11月1日,在茫茫夜色中,我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念,以及从农民身上学到的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精神,告别了五队菜园,告别了珠玑修配厂。我们220多名烟台新兵,踏上了西行的军用列车……

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人们前行。多年以后,在当年的落榜考生中,张文泰担任过村委委员,是芝罘区有名气的作家。刘洪海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申国轩成为果蔬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他们服务百姓,为振兴乡村经济发光发热,村民的生活也变得愈加美好。

我尽管高考没能如愿以偿,却也阴差阳错,在生命的轨迹中遇到了陈丽萍、张晔、孙亚松、岳金风、李瑛、郭沂、辛军、王玉丽……这些贵人和师长,教导我、培养我,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考是人生路口,但不是尽头,没有人会因高考输掉一生。只要保持努力的状态,选择的机会依然很多。诚如老话所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这也是高考的魅力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