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6日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 郑秀杰 通讯员 刘梅玉 摄影报道)今年以来,区体育运动服务中心立足“体育之城 活力之都”城市名片建设,以完善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引领,以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效能发挥和扩大群众体育活动参与面为目标,不断丰富群众体育生活,着力解决群众健身难题,扎实推进各项体育惠民措施落实,切实提高群众对文体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对各街道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情况进行摸底,组织街道社区进行民意调查,确保后期场地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争取区级财政资金采购公共体育设施,向市体育局争取器材90件,对厚安社区、楚新社区等14个社区投放健身器材50余件,补齐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争取省级补短板资金建设芝罘岛体育公园,有效满足西片区群众健身需求;争取省级资金在南尧公园位置建设全区首个智能健身广场,打造城市智能健身圈。
维护管理公共体育设施,解决群众“安全健身”。对全区公共健身器材摸底,建立管理台账,录入“云动烟台”微信小程序,居民通过小程序即可查询就近健身场地及设施。安排专人对每件器材贴上专属二维码,市民在健身过程中发现有器材损坏,可扫描二维码进行报修。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巡检,及时维修破损器材,消除群众健身安全隐患,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解决群众“怎么健身”。积极承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承办2023年全国桥牌青少年团体赛、2023年山东省排球锦标赛,其中,桥牌赛吸引来自北京、上海、辽宁、浙江等16个省市143只代表队近1000人参赛,排球锦标赛吸引我省各地市的20支队伍、300余名运动员参赛。打造“活力芝罘”赛事品牌。不断拓展、挖掘赛事广度和深度,举办健步走、跳绳、乒乓球等“活力芝罘”系列区级以上品牌赛事20余场次。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延伸。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居民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发挥体育类社会组织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作用,持续深化双向“1+N”赛事组织模式,推动篮球、足球、象棋等体育类社会组织承办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一协会一品牌”,营造全民参与健身的良好氛围。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解决群众“如何健好身”。建立完善“区级科学健身指导站、街道级科学健身指导分站、社区健身站点”三级科学健身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健身站点发展至618个。组织开展柔力球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腰鼓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国际象棋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太极拳段位培训班4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健身指导服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为400余名市民提供免费体测,出具体质评定报告、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发放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和科学健身知识手册,为居民提供体测服务的同时,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