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读帖解清凉

2023年07月11日

蔡华先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特别是近几日的高温,让人无处可逃。既无处可逃,那就面对暑热,想方设法在暑热中纳得一片清凉吧。

我练习书法多年,收藏了很多书法名帖,便顺手找出了几件法帖,细细研读,顺便再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消暑纳凉的。面对酷暑,读一读书圣王羲之的书帖,一来会让人心生同感,发现环球同此凉热,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二来也会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面对酷暑,书圣也充满了无奈,无奈之中,也只能挥笔写信与朋友聊聊天气相互关心一下。《热日帖》中说:“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对于想上门来拜访的朋友,书圣写下了《热甚帖》:“今日热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大意是天太热,咱们各忙各的,你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就不接待你啦。想一想郗鉴招婿时,王羲之不修边幅袒胸露怀最终成为东床快婿的故事,书圣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不奇怪了。

酷暑之中,朋友互送一些消暑的佳品,可谓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有一篇行书手札《暑热帖》,篇幅虽短,字字珠玉:“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 炎炎夏日,无处可避,那就饮茶消暑,虽是热茶,饮下即出汗,汗出即可消暑。在酷暑之中读此帖,也如同自己饮下一杯清茶,令人清新悦目。

古人不仅送茶,还会送一些消暑饮品。《夏热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内容大致是写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以表示问候。炎炎夏日,研读此帖,也能让人在酷暑之中感觉到丝丝清凉。

学习书法,我是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开始的,研习多年,所以对它有更多了解。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夏天,也是一个酷热的夏天。这一年的夏历四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暑来到九成宫,他在游览时发现了一眼甘美的泉水,命名为醴泉。大臣魏征奉敕作《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写之后刻碑。

全文叙述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还介绍了发现醴泉的经过,提出要“以文德怀远人”。魏征谏诤之言:“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九成宫醴泉铭》所蕴含的“居安思危,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思想意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屋外赤日炎炎,屋内研读历代法帖,我沉浸其中,自得其乐,自得清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