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来福山 “拔钉子”

2023年07月16日

刘宗俊

1943年,是我党在福山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年,也是对日伪、敌顽斗争同时开展决战的一年,当时的北海军分区、胶东军区、山东军区部队先后进驻福山,剿匪、端据点,将根据地向县城方向大大推进。

日伪在福山推行了“强化治安运动”,把整个福山全县划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非治安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妄想巩固、推行、扩大其统治。针对日伪军的疯狂举动,福山县、区机关遵照胶东区党委、北海地委的指示,坚决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把中心工作确定为“反封锁”。1943年11月中旬,为配合鲁中、清河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胶东军区发动了冬季攻势,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率胶东军区16团挺进福山,对日伪军发动冬季作战攻势,重点是拔除日伪据点。

福山县大队接到上级“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命令后,3个连分别从各自驻地连夜奔赴据点周围准备参战。县长林纯之带领其中的一个连,从牙山地区胡肖家夼出发,连夜急行军30公里,到达狮子山北麓的姜家夼。

旺远东山顶上有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四层大炮楼,驻守着伪军一个中队。许世友带领的16团将指挥所设在旺远村南1500米的道平村。按照计划,福山县大队和部分区中队、村民兵主要部署在莱山日伪据点周围,准备打援。1943年12月2日夜,16团首先向旺远据点发起攻击。

16团首先向旺远据点发起强攻,该团的主攻连组织精干的爆破组,迂回到旺远炮楼底下,将50斤重的大炸药包送进炮楼,随着 “轰”的一声巨响,四层炮楼瞬间被炸毁,侥幸活着的伪军悉数缴械投降。

同夜,16团一部又在福山县大队的配合下攻打马山炮楼。这天太阳落山时分,部队从栖霞的西下夼村集合向北出发,天刚黑下来,部队就开进炮楼底下的周家岘村。入夜,八路军首先展开政治攻势,南面炮楼伪军持观望态度,北边炮楼负隅顽抗。

我方战士在机枪和干柴燃起的烟雾掩护下,逼近炮楼,用炸药炸开炮楼,一个中队的伪军举手投降。

马山东面的寨山据点也驻扎着伪军一个中队,当夜也被16团攻克。马山、寨山炮楼打下后,门楼一带宣告解放。福山境内东厅宅院西山据点、小迷鸡山、羊猴山的驻守伪军闻风而逃。

至此,当时福山县境内只有高疃的蛇山、古现的凤凰山、八角的八角村、八角口子和十里堡的东山上尚有日伪炮楼,而我方则增加了大片新区,狮子山、门楼、太平顶、宅院、疋山、古现、盐场等7个地区连在了一起。由此,在福山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面积首次超过了敌占区,占总面积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