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7日
蔡华先
人生中的往事,特别是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往事,如一张张底片,深深地、静静地埋藏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只待一个特定的事件,才忽然如空中惊雷一声,唤起沉睡的记忆,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如一张黑白的底片突然被曝光一般,映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并让你感叹不已。
前些天,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师江小说《中文系》。这部小说是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文系大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小说中所呈现的心理生活,可能正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脆弱灵魂寻求温柔庇护的情感旅程。
我用了几个晚上来读完此书。或许这本书就是一个特定的事件吧,它突然唤醒了我沉睡中的记忆。因为书中有我或我们都熟悉和经历过的生活,有我们曾经的过往。
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把它和一首歌联系在一起,在我的眼前一明一暗的存在。眼前出现的是书中的文字,头脑中萦绕着的,是罗大佑的那首《童年》,记忆中泛起的,是点点滴滴的往事。
谁的青春不迷惘?哪个少年无遗憾?
如果说这本《中文系》有一比的话,那就好比罗大佑的《童年》。它们都一样是人生的再回首,都充满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在一丝丝的淡淡忧伤里,平添了几许惆怅与沧桑,感叹着物是人非。唯一一点不同的是,《童年》回首的是顽劣的童年,道出了童年遇到的种种经历和疑惑;《中文系》回首的是青春,青春的反叛、爱情的失落布满全篇,但结局出乎意料。每个人都能在《童年》里依稀找到自己童年时的影子,同样,每个人也都能在《中文系》里看到自己青春时期歪歪斜斜的足迹。
作为一位“70后”作家的青春成长小说,李师江的《中文系》有作者的个人经历隐映其中。小说里面的那个“李师江”——一个懦弱的中文系大学生,在大学之中,他寻找兄弟,却被兄弟所背叛;他寻找爱情,却被爱情折磨得痛不欲生。他的生活始终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或许,这可以称作是一部爱情小说,李师江和左堤的爱情,总是在纠结与赌气之中一次次擦肩而过。让人揪心的历程,让人心疼的结尾,让人无法预知的爱情和友情,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青春岁月的迷茫和挣扎、爱的渴望和伤害。然而,这部小说又不仅仅写了爱情。在书中,李师江对教育体制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青春时代,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挥霍青春,等我们的青春过后,却只有俯拾那些青春的碎片,拼凑起我们曾经的岁月。
可以说《中文系》是一本很伤感,伤感得乃至颓废却又很纯真的小说。人生充满了理想,充满了希望,却在现实中感到无奈,在一次次努力中饱尝失落,只能徒留下一声声叹息,收藏起星星点点的记忆,留待以后慢慢咀嚼成长的痛苦。这大概就是《中文系》所要告诉我们的,也是它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吧。
正因为这是一本伤感得乃至颓废的小说,面对着现实却又无力改变,寻觅着爱情却又可望不可即。那种青春的迷惘,那种体验,恰如辛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生几回伤往事,只因我们还要继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