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芽儿

2023年07月19日

王东超

春天的时候,我因事去往黄县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刚到村口,就看到几个人围着一堆绿叶子在挑拣着。出于好奇,我凑上去围观。这种叶子很像初生的榆树叶,但比榆树叶略大,颜色更明翠,有很明显皱缩的羽状侧脉。叶片纸质,呈椭圆形,上面有短柔毛。叶柄短,也密布短柔毛。我问这是什么叶子,一位老大娘说这叫“cuìcuì芽儿”。

原来这就是“cuìcuì芽儿”!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山里,听老人儿说过,我们村东的大山沟里有“cuìcuì芽儿”,撸来可以“ (cāi,掺)菜片片”,可以焯一下凉拌着吃,但一直未睹真容,这下对上号了!我问“cuì”字怎么写?是松脆的“脆”?还是翠绿的“翠”?大娘说她也不知道,以前上山搂草,割回家烧火,枝挺脆的,还挺耐烧。春天发嫩芽的时候,割一捆回去,除了人吃,主要是喂羊。我问摘这么多叶子要做什么,大娘指着旁边一位端着电子秤的大姐说,她来收的,10元钱一斤呢。我询问大姐,她说是替青岛老客收的,叫什么“钱罗(音)”,回去炒茶呢。她已经收了四五年了,前几年鲜叶8元钱一斤,今年早些时候是12元一斤,现在落价了。原来这和明前茶、雨前茶一样,讲的是一个“鲜”字。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讲到用一种崂山野生植物制茶,青岛人跑这里收“cuìcuì芽儿”,二者很可能是同一种植物。

大娘告诉我,“cuìcuì芽儿”只长在半山腰以上的山沟里,要不不长,要长就是一大片(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习性,说明“cuìcuì芽儿”喜欢“分森”,可以分株繁殖),在山坡上是没有的。按照她的指点,我穿过村东的小水库,顺小路往山上爬,一旁的山沟里是一块块小梯田,种着樱桃、杏子、洋梨等各种水果。等见不到果树了,再往上爬不远,就是一片灌木林,里面有身影在活动,招呼一声,原来是一位大嫂正在采“cuìcuì芽儿”。她指给我看,周围一片全是。它是一种落叶灌木,有两三米高,手指头粗细,树皮灰白色,有稀疏皮孔,新长出的枝是翠绿色的,叶片也是翠绿色的,我想既然叫“芽儿”,应该指的是其颜色吧,再根据其发音,该写作“翠翠芽儿”吧。大嫂说她一天能撸200多元钱的,要是遇到大片没有采摘过的,一天撸四五百元钱的也没问题,而且撸过后过一段时间,再长出新叶还可以撸,收翠翠芽儿的会一直收到深秋,村里有的人家一年光是靠撸翠翠芽儿就能收入四五千元钱。也有的人家撸回去多少钱也不卖,炒了茶自己喝,现在的人会保养,听说这种茶喝了对身体好,有保健作用,而且味道也不错,比卖的茶叶好喝。我摘了几片叶子嚼嚼,没有一点苦味,有一丝“鲜亮味儿”,和嫩桑叶有些相似,略有点发黏。

回来后顺藤摸瓜查资料,翠翠芽儿是2012年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分布在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崂山山脉为连续分布区,为区域性特有物种,故命名为“崂山芊罗”,也称“芊罗女贞”。当地人每到春天采摘炒制代茶饮,称为“天茶”“野茶”“甘枣叶”。其花序为女贞属共有的顶生圆锥花序,花期5-6月。核果球形或椭圆形,果期8-10月。经植物学家调查,海阳、乳山为翠翠芽儿的间断分布区,当地人称为“擀杖叶”,目前海阳朱吴镇已有少量人工种植,可扦插繁殖。

有关专家已对翠翠芽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过试验分析,发现翠翠芽儿中含有18种氨基酸,并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翠翠芽儿茶汤色黄绿,香味馥郁持久,据说常饮能清热解毒、抑菌消炎、降压减肥、降血脂降血糖等,其保健功能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据收翠翠芽儿的大姐讲,目前黄县南部山区只有圈子、庙东、庙北、夼里、常胜、木厂等几个村的山沟里发现有翠翠芽儿。资料上讲翠翠芽儿多生长于海拔600-1000米的岩崖缝隙中,较耐寒,较耐旱,较耐病虫害。不过,据我调查,黄县地界的翠翠芽儿多生活在海拔一二百米以上的山沟里,这说明它喜水(因而其枝条比较脆),喜较厚的冲积土层。按照现在的采摘强度,不久之后翠翠芽儿群落必将严重退化,因此要未雨绸缪,可以组织具备翠翠芽儿生长条件的村子,利用分株、扦插、种子繁殖等方法,大力在山沟里种植翠翠芽儿,以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