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橘陆郎”与“廉石”

2023年07月21日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出场仅一次的人物——陆绩。在小说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中,诸葛亮正与东吴群臣舌战不已,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诸葛亮经过一番驳辩,最后不屑地说:“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当初读《三国演义》,心里也对陆绩很是不以为然,觉得真是小儿之见。

后来读过其他一些书籍与资料,才知这位陆绩是一位真正的高士。高在哪里?一是其“孝”,孝的表现正是小说中诸葛亮所说的陆绩小时“怀橘”之事;二是其“能”,他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著述颇丰,同时他还曾为东吴孙权镇守郁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其“廉”,为官任满时“载石”压舟返乡,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

先说其“孝”。

陆绩6岁时,随父亲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以橘待之。陆绩藏起三个待客的橘子放在怀中。临走时不小心,橘子从怀中滚落出来。袁术见此,不由笑道:“陆郎到我这里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答曰:“因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些回去给母亲尝尝。”听了陆绩的回答,袁术不由对陆绩刮目相看:“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开来,有人就把它编入了“二十四孝”。

据说在故宫博物院便收藏有陆绩怀橘的砖雕。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壸门状,上刻“陆绩”二字。画面右侧树下端坐者为袁术,左侧低头躬身者是六龄童陆绩,一个橘子滚落在地。

再说其“能”。

公元208年,孙权命陆绩统兵两千出征岭南,出任郁林太守。郁林郡地处岭南边远贫困山区。为体察民情,安定地方,陆绩经常跋山涉水巡视各地,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爱戴而州郡得治。他想方设法为当地百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领百姓筑固郡城,兴修水利。当地百姓饮水困难,他便带领百姓开凿水井。百姓出于对他的爱戴,把他开凿的井称为陆公井。后来五代时,当地一位官员为怀念陆绩“怀橘遗母”之道,便在井旁栽橘,称之为“橘井”,当地人又亲切地将此井称为“怀橘井”。

再说说其“廉”。

陆绩在郁林太守任期届满返乡,从郁林郡回苏州的陆路遥远,行程艰险有阻,只能走水路。陆绩动身归乡之时,除了简单的行装及几箱书籍,再无别的东西可带,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说:“舟轻不胜风浪。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只大瓮和一担笋干,瓮里装满咸菜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情急之中,陆绩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有了压舱石,船便开始远航。走到中途,突然遇到了拦截官船的水盗。水盗揭开正在烧菜的锅,一看里面只有一点青菜,便说:“看来你这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准是个大守财奴!”便开始翻箱倒柜,但却一无所获,又揭开舱底,发现了那块巨石,更加疑惑不解。一问,才知道是用来压舱的。水盗首领说:“我在江湖上闯荡多年,这样的官船还是第一次遇到啊!”艄公说:“这位是陆绩太守,他在任上两袖清风。他的俸银也往往用来周济亲友和百姓,今日回江南,只有几件破行李。”水盗首领听了,很抱歉地对陆绩说:“早知道是陆大人的船,我们就不来了。”这块石头运回陆绩家乡后,陆绩的廉洁美名随之传开,有人吟诗赞颂:“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陆绩压船的那块巨石后人因其廉,称这块石头为“郁林石”。等到唐代,陆绩的后人、诗人陆龟蒙把此石移到家中的庭院,陆氏子孙把“官无长物唯求石”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陆绩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为人子者,陆绩让我们看到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身处社会,陆绩更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事、怎样去做官,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做一个什么样的官。

蔡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