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
◎许光
苏东坡的风雅渗入骨子里,他是真正的雅仙,内心飘逸而清奇,终生漂泊,诗满天下。但除了文字修行,为了追寻至美,他最大的雅修,却是品香创香。
同有品香之好的黄庭坚与他是至交。曾以《江南帐中香》为题赋诗两首赠与东坡,东坡见黄诗妙极,遂雅兴大发,以《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和之:“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鼻观先参”,四字极妙。“闻思所及”固然是人间饕餮风景,然入世的最高境界,却是阅尽,而不染。
佛家所言之“眼耳鼻舌身意”六观,其排序无非只是依序凡人共识,大致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以鼻闻香的似有似无,更是虚无飘渺了,是故“鼻观”置于第三已属照顾。然东坡为彰显香道妙境,先参香中禅韵,力倡将以鼻闻香之鼻观,提升至眼观、耳观之前,极力推崇“鼻观先参”,足见其对品香创香之倚重。
东坡作为香道灵圣,其品香创香自成体系与风格。他终生颠沛却始终以香为伴,六十高龄被发配徼边之地海南岛儋州,却能在瘴气肆虐的恶劣环境保全性命全身而退,主要得益于海南沉香。在四年多难捱的日日夜夜,他终日以品闻沉香吸能,喝沉香水祛秽,才得以在荒冷的海南岛存活下来。
东坡不仅善于用香,还自谱香方自行制香,通过制香创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香之于东坡,已不只是歆享芬芳,而是将其视为滋养性灵之物,以香正心养神,阐发远志。东坡创制的经典香方有两款:
一为二苏旧局。该香为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合制。旧局,意谓两兄弟深切缅怀旧日聚首,其香韵醇悠长,含蕴书卷气息与文人风骨。闲来静品,初调为茉莉清香,中调为沉香的雅致,尾调有檀香与乳香的延绵,佐以琥珀与炼蜜扶正香气,颇具闲翻旧书的墨香韵致。我习惯边读书边品二苏,当书读至兴尽,三重香力已近尾韵,此时,正好将书合上。
二为雪中春信。香名飘逸清雅,香境亦如此。以沉香与檀香作主调,辅以朴硝、丁香求得雪中凉意,成品气味幽凉,眼前顿现一幅雪中春景,遥见梅花次第绽放,凉风袭来,隐隐带来幽深冷艳清香,令人心静。
东坡创制雪中春信是制香灵感处于巅峰之时,其香方之绝致高妙之处在于均采用拟方。所谓拟方,是指所闻之香,绝非此香,而用几款香方合成模拟此方。如雪中春信之梅花香,其实梅花绽开极少且香韵高远,现实中根本不可能采到梅花研磨成为香方,而东坡灵韵颇具,乃以丁香、甘松拟之梅花之香,且绝不拟梅花清冷粉嫩之香,而独拟其苍茫高远的寒意,借此烘托梅花虚拟飘渺的高风亮节,亦如大雪过后远处梅花清淡孤冷、若有若无的气质,可谓真切悟尽大雪的意趣与品格,拟尽梅花的气韵与语言。“仙风吹下御炉香”,东坡由诗意阔达而拟尽其意,如梅胜雪,才是对此香最高妙的创见阐释。
于是衍想,东坡之所谓鼻观先参,实则是通过合香合韵而达至香无争抢、互相成就的禅意境界。正如达摩所云,菩提不可心得,亦不可身得,如此才会举止动用,皆得自在。闻香,不只是嗅觉审美,更是一场审美的参悟;而创香,亦不只是鼻可观的风雅,更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高妙兴味。
鼻观先参,当与真香无关。得失从缘,心无增减,惟存其清旷高远。香的精髓在于其能跨越时间的鸿沟,于淡雅中见古朴,如入荒野古刹,忽大风刮来,香气四散,凝神再望,只余荒野古刹。
香中有道。只需因上用心,果上随缘,淡观物物如何相生,冥冥中自有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