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3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 通讯员 姜乾 王堃摄影报道)“放鱼喽!”一尾尾鱼苗成群结队,从水桶中跳出,顺着滑梯欢快地跃入水里,溅起阵阵水花,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音符。
7月22日上午,中国·烟台第五届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天马栈桥及周边沙滩区域举行,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约2000人参加。
“小鱼,快游入大海吧!”5岁的初佳萱将袋子中的鱼苗倒向大海。晶莹的水花飞起,小鱼快活地游向远方,初佳萱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放鱼。“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对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孙女士说,孩子通过体验放鱼可以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本次放鱼节总计增殖放流绿鳍马面鲀、黑鲷、褐牙鲆、圆斑星鲽等5个品种,共72万尾。这些放流的鱼苗不仅有助于恢复海洋生物种群,而且凝聚起烟台人爱护海洋、保护生态的共识。
烟台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品牌。作为海洋渔业大市,烟台是全国最早开展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地区之一,自1984年开始增殖放流,已经连续开展了39年。
如今,回捕中国对虾、梭子蟹、海蜇等重要增殖放流资源,已成为我市3万捕捞渔民秋汛的主要生产门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增殖放流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1:10。也就是说,政府每投入1万元,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可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