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4日
林春山
阴雨绵绵的天气,雨伞是人们不离身的亲密伙伴。雨天擎伞久了,胳臂也会酸麻,这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用过的斗笠。
斗笠虽然古老了一点儿,但它的方便使用还是让人留恋的。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里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们所使用了,它和蓑衣是搭配使用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化纤产品的广泛使用,蓑衣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斗笠却至今在乡村和江南水乡还随处可见。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它主要是以竹篾为骨,加以竹叶编织而成的,也有用席篾编织的,当然也不乏用草编织的。竹编的斗笠顶部是一个隆起的篷顶,周边是一个宽宽的沿子。有用席篾编织的,顶部是尖尖的形状,聪明的巧妇往往在其顶部用布片缝制成形状各异的花朵,美观又大方。而用草编织的,顶部一般是圆圆的,边沿往往配以饰带。
无论是什么材料的斗笠,也不管是什么形状的斗笠,都是用一根细绳在斗笠顶部两端等距离的地方穿起来,这样戴起来的时候,把细绳套在嘴巴下方就不至于被风吹跑。等到不用的时候,把斗笠往身后一掀,细绳套在脖子上,斗笠背在身后,比用雨伞可方便多了。
斗笠除了挡雨遮阳的功能外,还是一些旅游胜地热销的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许多家庭往往在墙上挂上一顶斗笠作为装饰,亦赏心悦目。在武侠小说中,斗笠常常是侠客手中的武器。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用斗笠做道具,与敌人周旋,一次次地躲避过敌人的追杀。记得知青“上山下乡”时,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头戴一顶草编斗笠,脖子上搭一条白色的毛巾,斗笠上面印有八个红色大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过去,想拥有一顶斗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曾经为了买一顶斗笠,整整采了三天的药材,还差点从山坡上滚下来,最终才得以如愿以偿。
斗笠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天气,也享受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它的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