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车道安

2023年07月29日

烟台故事

解焕新

2014年10月,芝罘区史志办的彭守业先生为芝罘岛大疃村编纂《芝罘大疃村志》。有一天,他告诉我,大疃村有一块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石碑,让我带着工具去给碑文做拓片。

上世纪20年代末,芝罘岛大疃村的安惠民等有名望的乡贤,见本村以前创办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教学不规范、经费也没有保障,于是协商为芝罘岛子弟创办一所规模大、师资水平及教学水平都很高的学校。经他们多方努力筹划,于1930年至1935年间,买地建了63间校舍,新成立的小学被命名为“新民小学”。

校园落成后,校董们刻了两块石碑,记述办学宗旨、建校经过及捐款者姓名、商号、捐款数额等内容。第一块碑为“之罘镇私立新民小学建筑记”,碑文落款为“前福山县教育局长车道安撰并书 一九三五年乙亥仲夏穀旦立”。

当时,我们对于碑文的书写者车道安一无所知,在第二年出版的《芝罘大疃村志》一书中,是这样写的:“碑是请车道安先生撰文并书写的。据民国年间《福山县志》记载及安惠民之孙安家骥老师介绍,车先生是福山县岗嵛区人,大学毕业生,1929年任福山县教育局长,学识渊博,精通古文,书法也不错,他与安惠民私交很好……曾到安惠民家中避过难,后不知所终。”

2015年,烟台开发区北车家村拆迁。北车家村以前隶属烟台市福山区,原名车家村,1992年8月划归烟台开发区。工作之余我来到这个村里,挨街拍摄老房子。当我逛到村南的时候,眼前比较开阔,出现了一组大院落,院子北侧有一排老房子,再仔细一看,东边和西边都有,旁边还混杂着比较新的房子。北面一排七间,东西各六间(不确定当时南侧建没建房子),屋顶皆覆盖大片的簸箕瓦(又称东洋瓦,系民国时期自日本传入的样式),前端的图案为八卦蝴蝶。三组房子的山墙皆为民国时期烟台流行的模仿潮汕民居风格的五行式,北面的为圆头,东西两侧的为直头。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所民国时期的学校。

我转回村中,那里有几棵几百年的老槐树。我正在拍照,一位叫车廷俊的老人走了过来,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回复了老人后,趁机问那几栋老房子是不是民国时期的学校?老人说是,这是他们村一名叫“车道安”的人于1942年修建的,叫“北车家村完全小学”。我心里一阵惊喜:这不答案来了么!

接着,老人说当时周边几个村子都没有学校,车道安找村里有钱的人募捐,修建了这所小学校,并且从当时福山最好的教师当中,选了两三名到本村小学任教。当时在一面墙上嵌着一块修建学校的石碑(后采访北车家村李维庆,说此石碑在1975年加建校舍的时候拆掉了)。学校建好后,东边的奇章村见被一个比自己小的村子赶超了,顿生攀比之心,也号召村民募捐,建了自己的学校。后来车道安想继续在村北(今开发区海天花园位置)修建一所中学,但是没钱了。他便找到村里一名在烟台街上经商很成功且已安居芝罘的商人,让他多出点钱,但那个人说“我一分钱也不给”。车道安便采用激将法,说你不捐钱的话以后就不要再回村了,那名商人想了想,觉着有些不妥,毕竟这里是生养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在村里,于是他找了一个台阶下,让人告诉车道安,“我说过,我一分钱也不拿,我拿全部的”。后来不知何故,建中学的事情不了了之了。

晚上回家后,我在电脑里搜索“车道安”这个名字,但是一点线索也没有,突然想到“车”有繁体字,不如输入繁体字试试?结果一输入,果然搜索到了关于“车道安”的线索。

这份资料就是台湾出版的《山东文献》。在《山东文献》2002年第27卷第4期里,有一篇文章《车道安先生传略》,大意如下:

车道安先生,原名汝逵,以字行,一八九七年二月三日生于山东省福山县。一九二六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遂即返乡从事基层教育工作,曾任县立中、小学校长及教育局长等职。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参加抗战阵营,引荐全县有为青年赴省训团受训(海阳),参加抗日工作。一九三八年间,烟台及沿海各县城相继为日军占领,乃离家乡赴青山(牟平)省立第六联合中学任教,直至一九四○年冬。当时环境恶劣,学校为安全计,乃西迁日照,遂辞职赴省府教育厅,被委为鲁东各县特教督导队队长,巡视鲁东各县,宣传抗战,协助青年赴后方升学,并建立沦陷区交通站。翌年被委为督学,办事处设于莱阳,协助推动鲁东各县教育工作事宜,以迄抗战胜利……一九四九年春……携眷来台。斯年冬,被邀赴韩国任汉城华侨中学校长之职。一九五○年朝鲜战争爆发……校舍被毁,乃返台。至战争停止,迨校舍重建,乃复返,直至一九六六年年底退休,服务侨教整整十二年。初到校时学生不过二百名,退休时,已增至一千三百余名,韩国各地侨校成绩优良的同学均纷纷转学汉城侨中就读。因之校舍不敷应用,乃筹建第二、三大厦,经过炮火洗礼后,工商各业倒闭,仅剩下一些饮食业、杂货店及农业而已。因此募捐建校,确属不易。但车先生不辞辛劳,奔走各地,不及一年工夫,卒将第二大厦的建筑费募妥十分之八。第三大厦建筑费并没有要任何人捐一文钱,悉以历年所收学费,节省下来的余款。先生秉性开朗,豪迈慷慨,乐于助人,严以责己,处事勤奋负责,待人宽厚温和,长于组织,精于领导,深受长官器重、亲朋及学生之爱戴。先生日久积劳成疾,于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八日辞世,一生戮力侨教,颇为后人所敬仰。

这篇文章,大致为我们展现了车道安的一生,他1897年2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福山县车家村(后属烟台开发区北车家村)。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1929年-1931年曾任福山县教育局局长,1989年8月去世,享年92岁。

他修建的北车家小学,一直使用到2010年前后,学校迁入新址并更名为烟台开发区第五小学。这所使用了将近70年的学校,为我们引出了烟台教育史上的一段往事、一个被遗忘的热衷教育的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