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实施技改,实现绿色降碳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目标——

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工厂”

2023年12月19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烟台市飞龙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实行技术改造,引入数条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钢结构加工生产线,将传统的加工厂打造成为一个集智能生产、智能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工厂”。

智能要素加持

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产能

12月13日上午9时许,在飞龙钢构加工厂里,几位工人正在对即将完成的箱型构件进行检查。这条生产线名为“智能化箱型生产线”,全长约200米,据厂长鲍建利介绍,这条智能化生产线最多用14名普通操作工人即可完成全部加工生产工作,而在过去,至少需要30多名专业操作工人。

“智能生产线”,究竟“智”在何处?记者看到,这条生产线从板材的上线到成品的下线,完全摆脱了行车的辅助。减少行车使用,可以减少生产作业时的风险,安全系数更高;全自动化的引入,不再需要人工导入下一道工序,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整条生产线配备了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准确采集各个工位的用电量、气体用量、各种耗材,以及加工量,并能自动识别设备故障,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管控。“我们上这条智能生产线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经过产线改造和升级,我们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质量也更有保障了,很快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鲍建利说。

在飞龙钢构加工厂内,智能的要素无处不在。与智能化箱型生产线相距几十米处,5台机器手臂正在上下翻飞,对构件进行焊接。“这是我们在2021年底引入的全自动7轴联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可焊接的构件长度从14米到21米不等,这5台机器人可以顶15名专业的电焊工。”鲍建利介绍。

随后,记者还参观了飞龙钢构的激光、等离子、火焰等智能化板材切割设备。“我们的切割设备采用最先进的套料软件,确保板材的利用率最大化,且配备符合环保要求的除尘装置优化作业环境。”鲍建利介绍,激光切割设备和等离子切割设备主要用于切割零部件,直条板材则用火焰切割设备,技术条件在业内都属于领先水平,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积极转型升级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

“智能工厂”的“智”不仅体现在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还将企业的管理一并纳入其中。在飞龙钢构加工厂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设备运行状态、今日加工总量、在制品构件状态、机床产能信息及分析、电气消耗量等各种数据正在实时更新。记者了解到,目前,飞龙钢构的整个生产基地实行ERP管理,所有的设备和能源损耗都会实时监测、显示,所有数据可实时上传。

实行智能化生产、管理,是飞龙钢构转型升级路上的一大步。为实现绿色降碳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飞龙钢构实行了技术改造,项目自202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投入4000万元以上,智能化箱型生产线、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初鸣MES系统建设、激光切割等项目已投入使用,实现了钢结构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烟台飞龙钢构数据云图”,实现质量可追溯,生产状态、发运状态和安装状态实时可见。

作为一家集设计、制作和安装为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专业公司,飞龙钢构目前拥有生产厂房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钢结构年加工能力6万余吨。飞龙钢构注重核心竞争力提升,通过不断学习与自主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拥有研发专利50余项,是烟威地区唯一的钢结构加工特级资质企业,承建项目屡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山东省“泰山杯”等奖项,并成为烟台市绿色工厂、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

政府大力帮扶

助推企业释放发展潜能

飞龙钢构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工厂”的转型,是我区近年来采取诸多“贴心”措施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区工信局工业运行科负责人步李卿介绍,把为企业做好服务作为根本,我区主动承担和发挥好桥梁纽带、“娘家人”角色,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出发,以惠企暖企行动为抓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精准施策,助推企业释放发展潜能。

一方面,区工信局深入企业一线,详细向企业讲解政策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申报重点,把握时间节点,并在申报过程中提供持续指导,努力提升企业申报通过率。截至目前,已成功为飞龙钢构申报省、市两级技术改造奖励,帮助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省级瞪羚企业等荣誉,用真金白银的政策优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支持。

今后,区工信局将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水平,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聚焦工业经济发展建设,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市场主体质量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