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孙晓飞 摄影报道
每位老人对快乐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实现老有所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参加公益活动,对于已经76岁的刘继红来说也是一种老有所乐,而且这种快乐显得弥足珍贵。“趁着身体条件允许,还能多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退而不休的忙碌生活让刘继红乐在其中。
刚退休的那几年,用刘继红的话说,“想干点什么,就是没有找到组织”。当有一天她在大街上看到很多人穿着统一的服装,或是协助指挥交通,或是做清理垃圾这些环保工作时,心存疑惑的刘继红便去了当时所在社区的居委会询问:这帮人是干什么的?
居委会工作人员答复她:“这都是义工、志愿者,义务参加社会劳动的。”听到这里,她立即报了名。自此,她几乎每天都奔走在公益的路上。
“2016年,我为社会服务的时间已经达到了4000小时,成为五星级义工。”刘继红说,她所在团队做的事情有很多:去消防帮厨,去养老院服务,慰问演出,陪孤寡老人过年包饺子,走访困难户。在芝罘区解放路、胜利路、西南河路这几条街上,也经常能看见她身穿黄色马甲,协助路口交通指挥的身影。
作为芝罘区东山街道厚安社区一名义工,刘继红热衷于参加公益,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别人。刘继红说这是在实现她小时候的愿望。“我父亲是一名烈士,父亲去世时,我和哥哥都还小,是国家出钱供我们兄妹俩读到初中毕业。妈妈独自带着我和哥哥,周围的邻居、亲戚朋友也没少帮衬我们。”她说,自己从小就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因此,从她懂事开始就下定决心: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像这些好心人一样,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多年来,她坚持资助贫困学生。“1994年,我还在双一鞋厂上班,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有许多适龄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这令我感触很深。”刘继红回忆说,当时一想起新闻中贫困山区孩子们那些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便辗转难眠,一直在想能为这些贫困的学生做点什么。后来,她用单位年底发的奖金结对资助了一名困难学生,资助之路由此开始。一个孩子毕业了,她便资助下一个……一直持续到现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便是刘继红退休之后二十多年的真实生活写照。她说退休后的生活非常充实,因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找到了夕阳红的精神乐园。这位76岁的“黄马甲”说话快言快语,办事雷厉风行,她用“助人为乐”的理念和实际行动丰富着“老有所乐”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