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习俗歌

2024年02月08日

赵明通

过年习俗歌,唱的是从腊月廿三过了小年以后,每一天的议事日程,主要是置办年货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张“过年日程表”。流传在我们海阳一带的《过年习俗歌》是这样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廿三;

廿三,过小年;廿四,扫房屋;

廿五,做豆腐;廿六,割猪肉;

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

廿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去拜年。

人们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年,盼望过年的心情是火急火燎的。过腊八,主食当然是腊八粥,这一天可以说是过年的序曲。再过十几天,腊月廿三,就是小年。过小年,可以说是过大年的预演,中午、晚上分别吃米饭和饺子,晚上也要放族谱、摆祭品。

腊月廿四,一般在这天打扫房屋,俗称“扫灰”,把家里的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有个新气象。做豆腐,这可是过去每个家庭必有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家庭的男女主人都会这项技术,个别家庭不会做的,就要和街坊邻居“噶伙儿”(方言,一起合作的意思)出料出工,做完豆腐后再分开。杀鸡割肉,这是过年时自己食用和招待客人的必备年货。“把面发”,指的不是蒸馒头发的面,而是指的一种叫“发面”的过年食品。蒸发面,这也是过去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年货,它是用小米和玉米经过石碾碾碎后,再加上“引子”放在锅里蒸熟。发面是一种介于玉米饼子和白面饽饽之间的食品,它比饼子好吃,但是不如饽饽,有点饼子的甜味儿,也有点经过发酵后饽饽的香味儿。可惜的是,发面这种食品,现在基本上绝迹了。在过去,一年到头很少吃到白面馒头。过年了,每个家庭都要蒸上几锅白面馒头,正月的头几天,吃的主食主要就是白面馒头。要不,谁还天天盼望着过年呢?

腊月三十,俗称“年三十儿”,即除夕,这一天一夜,是过年大戏中的高潮。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一年中最豪华的饭后,男主人和男孩子还要忙活一阵子,贴春联,准备“请年”的祭品,到祖坟地去“请年”,即把老祖宗“请”回家过年。晚饭简单一点,吃的是芋头就咸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吃完了晚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包饺子。到了半夜,吃了饺子,就开始烧纸(俗称“发纸”),祭拜祖宗,各家各户鞭炮齐鸣。

歌谣里唱的是“三十晚上熬一夜”,实际上大部分家庭是不能熬一夜的,最多熬到半夜。

初一初二两天,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到亲戚朋友以及街坊邻居家里拜年问好。初二的晚上还是吃饺子。吃完了饭,要到村里的固定地点“送年”,放鞭炮,烧纸,祭拜祖宗。送走了年,狭义的过大年就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