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于老五:

两年没回老家,只想多赚点钱

2024年03月20日

在芝罘区港城西大街与通洋路交叉口处的劳务市场,记者见到了于老五。于老五并不老,只有37岁,是一名有十多年木工经验的打工人。“我在东北老家和同辈的兄弟们排行老五,他们都这么喊我,你也这么喊我吧。”当得知记者要采访他时,于老五有些腼腆。

于老五独自来到烟台打拼了七八年,他的梦想简单且实际:打工多赚点钱,让远方的那个小家生活更好一些。

多赚点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点

当天凌晨刚碰见于老五时,他正站在劳务市场对面,戴着一顶针织帽子,身穿厚厚的迷彩棉衣。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是在等待雇主过来接他和身边的一众工友。“一会儿就有人来接我们去一家医院干活,这个活已经干了十几天,还算稳定。”天还黑着,站在路灯下的于老五,一只手拿着手机刷视频,一只手拿着一杯热豆浆。他说:“刚在路边买了两个饼吃,喝点热乎乎的豆浆,往下顺顺。”

别人大多是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工,可于老五正月初六就开工干活了。“过年就没回家,自己待着也没意思,还不如找点活干,早早挣钱。”喝完豆浆,他将手机揣进兜里和记者聊了起来。其实于老五已经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这几年没怎么挣着钱,回家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孩子们都还在上学,妻子在黑龙江老家照顾她们。”他说,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就是自己在烟台打工赚的钱。他在这里多赚点,老家人的生活就能更好点。

每天4点起床赶到劳务市场

只要能干活,一天都不能耽误。于老五在福山区租房住,为了能赶在每天早晨5点前就准时来到劳务市场,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披星戴月、顶风冒雪到了劳务市场之后,随便在路边买点饼和热粥,边吃边等这一天的活。

“我们这个工作太难了,活也累,收入赶不上前几年。”3月初的凌晨还是很冷,于老五说,过完年的第一单活是开发区大季家的一处工地,干完了那一家,紧接着就是现在这家老板给找的活。如果没有老板们过来接着去干活,他就一直站在马路对面的人群中等待。于老五解释,他说的“老板”就类似于包工头一样,老板揽下活,再到市场里召集各种工种的工人。在烟台打工七八年,他认识的老板不少,所以平日里出工的频率还算是有保证。

37岁的于老五,20多岁就出门打工,赚钱养家。他去过很多地方,烟台是他待的时间最长的城市。“在这里待的时间久了,也积攒了一些人脉。烟台的环境不错,人情味儿足,只要还在外面打工,应该会一直在这里。”

追梦路上有汗水也有心酸

每个人都有梦,在追梦路上,有汗水也有心酸。但也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才会努力奋斗着。正说着话,接他和工友们去干活的车开到跟前。“喂,车来了赶紧上车。”不远处的工友们互相喊着。

“你还要去对面采访别人吗?天还黑着,过马路时仔细点。”于老五上车前叮嘱记者。待他和工友们陆续上了车,车门一关,一溜烟地就开走了。路灯下,还有3个背着工具包的打工人在翘首等待,身影显得有些孤独。

一旁卖鸡蛋饼的大姐很热情,她说,站在这条路北边的工人,都是已经找好活的,就等老板来接他们去开工。当这些打工人陆续被接走之后,卖鸡蛋饼的大姐也骑着小车离开了。在路南边,她的老伴也在摆摊做小吃。

凌晨的马路上,虽然打工人辛苦劳累,但烟台这座温暖的城市,让有梦想的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