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开展劳动教育,传承非遗文化

2024年03月25日

有的学生在农场里忙碌,有的学生在制作甲骨文十二生肖作品,有的学生在跟随非遗传承人做“福山大面”……这是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社团活动日的热闹场景。

在“格物农场”里体验劳动乐趣

春暖花开,在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的“格物农场”里,学生们正在“责任田”劳动。除草、捡石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欢笑声不绝于耳。“在劳动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很多技能。在种植黄豆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叶的光合作用、黄豆的经济价值与实用价值、根瘤的固氮作用,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镰刀。”初三·五班吴星同学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学校为每个班级划分种植区,各班自主设计种植方案,并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学生们在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增强了责任心和劳动意识。”学校劳动教育中心主任王宝忠介绍。学校秉承“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开辟了占地面积8800多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格物农场”,并成立了教师劳动教育核心团队和学生劳动社团“耕耘社”。“格物农场”设置了五谷杂粮、中草药、精品水果、名贵花卉等多个种植专区,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开阔视野。

在甲骨文里感受文字的魅力

在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的“甲骨文工作坊”里,学生们正在制作十二生肖黏土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先学习了甲骨文中十二生肖的写法。接下来,他们用黏土捏出“马”“牛”“龙”等文字,并将它们贴在红纸上,最后刷上一层金粉,黏土作品便完成了。“今年是龙年,我制作的是十二生肖里的‘龙’。”三年级十班的郭禹彤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在学校认识了很多甲骨文,觉得很有意思。我还会写甲骨文呢。”

“甲骨文工作坊”里有很多别出心裁、精美的作品,让记者瞬间进入了神奇的甲骨文世界。“2019年,学校成立了‘甲骨文工作坊’,全体师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甲骨文之美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格迈纳尔中学校长梁景臣说。“甲骨文工作坊”里的作品全部由学校师生创作,例如二年级学生创作的连环画、三年级学生制作的百家姓、四年级学生绘制的“甲骨文四季之美”、五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以及老师们创作的绳编作品“福山福水”、篆刻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竹简书法作品等。

梁校长表示,作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福山区甲骨文书法教育基地,学校精心打造了“常规固化+特色创新”的活动,建立了完善的“读写双轨并行”教学体系。2023年9月27日,学校参加了以“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为主题的福山区甲骨文书法成果展,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在“厨艺坊”里品味非遗“味道”

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的“厨艺坊”十分热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山大面”的代表性传承人权福健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制作“福山大面”。

“新磨的面粉是不能用来做‘大面’的,需得放上1至3个月。”权福健一边向学生演示“福山大面”的制作过程,一边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做一碗面条,看上去简单,其实很费力,完成全部工序要接近两个小时。”权福健告诉记者。

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将非遗文化传承和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懂得感恩,体验成长,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