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海锥

2024年04月02日

孙瑞

老家莱阳丁字湾出产一种海锥,是一种极小的海螺,壳呈螺纹状,尾部尖尖,外部黑色,肉白色。海锥学名叫古氏滩栖螺,有的地方叫戳戳、尖虫、海瓜子,壳比较坚硬,煮熟后用针把肉从螺壳里挑出,味道鲜美无比。

五月槐花飘香时,正是海鲜肥美的季节。莱阳丁字湾羊郡南、穴坊一带的村民,在沉寂一冬后,浩浩荡荡地向海滩涌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相对匮乏,沿海一带的人们靠赶海所得,来改善一下拮据的生活。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海锥在产卵期之前,肉质最为肥美厚实,别看海锥小,但肉满满的,有的还带着膏。一旦产完卵之后,口感就没那么好了。

我在家排行老大,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早早地就充当起壮劳力。每当看到大批捡海锥的人向海滩涌去的时候,难免心里痒痒。为了让幼小的弟弟妹妹打打牙祭,12岁那年,我第一次跟着邻居到离家七八公里外的南海捡海锥。

来到海滩,微风拂面,烈日当空,此时已有三五成群的人们,有秩序地分布在广袤无垠的海滩上。

海锥生在海里,当海水退尽,浅水青苔边露出了黑压压一片海锥,看了令人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捡海锥极为简单,由于海锥大多在明处,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碰一捏,便手到擒来。别看它小巧玲珑,身长只有一厘米,但只要你耐下性子,两三个小时,保你满载而归。

捡海锥也会有意外收获,不乏螃蟹和小鱼小虾落网。滩涂上有孔,孔下面可能有蛤蜊或者蛏子。蛤蜊洞既小又密,时不时还会冒一些泡泡,只要看见密集的小洞,有气泡冒出,底下十有八九藏着蛤蜊。用小铲在小洞周围用力一铲,铲出的泥沙里会包裹着蛤蜊,蛤蜊“哧溜”射出一股水,喷在脸上,会吓人一跳!

潮汐涨退是有规律的,几个小时后涨潮了,小竹篮里已经盛了半篮海锥,还有十来个蛤蜊,三四只螃蟹。初战告捷,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凯旋。

当晚,母亲将海锥在清水中洗净,放入锅中煮沸两三分钟,鲜味便弥漫在小屋上空。煮熟的海锥肉质紧实,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秒杀所有螺类。

海锥虽然肉少,但是味道很鲜美。煮熟后,海锥壳非常坚硬,将尾部敲掉,这样两头通气,用嘴一吸肉就出来了。

家里只有一把钳子,我抢先占用,弟弟妹妹用小锤子砸碎,轻轻用嘴吮吸头部,鲜鲜的海锥肉进入口腔,刺激味蕾,很爽。不过,海锥吃起来有点费劲,吃多了以后,嘴唇舌头也会因为吮吸累得肿麻。即使吃一天,也不会吃饱肚子,我开玩笑说,吃着吃着就饿死了。

煮海锥的水,千万不要倒掉,可以将其沉淀后用来开卤,不用放味精,特鲜。胶东地区喜欢海水煮海锥,可以保留海锥的鲜美味道。

海锥在烟台备受欢迎。一到初夏,住在海边的人们便在退潮的时候去捡海锥,煮熟后再辣炒一下,拿到菜市场、马路边、汽车站、火车站卖,五元钱一杯。一些外地游客品尝胶东海锥后,又辣又鲜,勾魂摄魄,大呼天下第一美味。

青岛人习惯称海锥为“海瓜子”,一盘香辣海瓜子、一扎冰镇散啤,是青岛人的消暑神品。

光阴荏苒,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还经常到海边捡海锥,咂摸一下海锥的味道,体验一下童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