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热度攀升

今年有哪些新趋势?如何避坑?

2024年07月08日

随着暑期的到来,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上新“研学游”产品,从博物馆发现之旅到探索自然亲子活动,再到海外游学项目,今年全国各地“研学游”热度继续攀升。

然而,“研学游”热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冷思考。从往年情况来看,“研学游”景区人山人海,排队“遥遥无期”,展览馆听讲跟学变成“席地而坐打游戏”的现象频繁出现,部分文旅场馆和研学机构资源供给不足、优质服务欠缺等问题不断暴露。频繁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参加的“研学游”“只游不学”。

今年“研学游”市场状况如何?还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成为“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研学游”套路多,如何避坑?

“研学游”形式多样

位于云南昆明的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素有“天下第一奇观”和“石林博物馆”美誉。它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以及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使得这里的研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在暑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孩子们在研学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探索地球的神奇奥秘。比如在“刀山火海”景区,孩子们看到竖直向上的石头,会了解到这是因为雨水长期溶蚀形成的。他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从主题公园到博物馆,从历史文化街区到旅游景区,近年来“研学游”越来越受到家长的热捧,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研学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比如有些地方积极探索“文化+教育+旅游”新业态,还有一些地方积极开发本地市场资源。“研学游”发展至今,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文化领域,而是涵盖艺术、体育、农业等不同领域。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一个农场,依托黄花特色资源,开设了以科普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生活美育、德体共育为基础的实践课程体系。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参与黄花移植、采摘等过程,学习花草纸、黄花润唇膏的制作流程,还能体验造纸、做蛋糕、植物拓印等。农场研学老师赵景琪表示,研学老师们会设置与黄花相关的精品课程。除了这些,农场还会设置一些不同的美育以及科普等方面的课程。孩子们在这里探索自然奥秘,体验改良土壤、有机种植、生态制肥等过程。

“研学游”备受热捧

某旅行票务平台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理楠介绍,今年暑期除了传统“研学游”,“亲子研学游”也很受欢迎。亲子用户是暑期旅游的绝对主力,国内游的亲子用户占比达到48%,出境游的亲子用户占比达到52%。“亲子研学游”产品同比增长了七成左右,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北京、上海、四川、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新疆等地,都是国内热门游学目的地,目前部分热门线路已经售罄。

除此之外,陈理楠还表示,今年暑期不少学生选择来一次毕业“研学游”,跟着好友和同学开启一次“课本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此,陈理楠所在的互联网平台定制了一种“课本游”的旅行产品,6月环比意向订单增长103%,其中课文《草原》和《五彩池》中所展示的目的地是最受欢迎的。

陈理楠称,暑期“00后”整体的游学订单,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预计高校录取通知书发放之后,许多准大学生也将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高校集中的城市“踩点游”。

“研学游”乱象多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研学市场规模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研学游”市场扩大的背后,研学旅行机构数量激增,推出的产品五花八门,同时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直以来,总有家长反映,“研学行程设计不合理,孩子被动成为特种兵”“名校深度游变成校门口合影”等问题。更离谱的是,最近有机构假借“支教研学团”“公益项目”的名义,违法收取高额团费,完全背离了研学初衷。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

对此,消保委组织发布研学旅游消费提示:广大家长要选择正规经营、资质齐全的研学机构,仔细阅读合同,关注重要条款。大家应正确看待研学的作用,理性消费,要保留消费凭证,依法积极维权。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