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篓子花饽饽

2024年07月20日

邹海波

大雨滂沱,我和妻子开车回家看岳母。行至烟威公路我们村西500米处的广河桥时,看到滚滚河水直奔大海,触景生情,又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耐人寻味的往事。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也是雨季,一天上午,我们家突然来了一对拐着一篓子花饽饽的中年夫妻,说是慕名而来“答人情”的,还连声对我父母说:“谢谢救命恩人,谢谢大叔大婶培养的好儿子!”不速之客冷不丁的话语,把我父母都弄蒙了。父亲问:“你是哪儿的?走错门了吧?”来人说:“不会错的,我们打听了好几个人。您是邹立超大叔吧?邹本选老师是您儿子吧?”父亲说:“对,怎么了?”“俺是金山上寨村的。”妻子指着丈夫,抹着眼泪说,“前几天他到金山港西沿儿赶海,回来时广河发大水,他过河时叫水冲跑了,差点儿送命,幸亏邹老师把他给救上来了。”

那次广河发大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我父母越听越纳闷:他们儿子到了水里像个秤砣,怎么会去救人呢?再说,这两天也没听他说这事儿啊。尽管来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父母还是半信半疑。来人又接着说了“没有什么好东西,蒸了几个饽饽给您,别嫌弃”等客气话。

什么是“好东西”?在那个地瓜、玉米为主粮的年代,能吃饱就不错了,平时谁能看见个花饽饽?人们想起花饽饽,都会馋得流口水。走亲戚、答人情,花饽饽都是贵重礼品。父亲说:“就算你说的是真的,也用不着这么破费。以后咱是好朋友就行了。你们大老远来了,俺也不能一点儿也不领你们的心意,这样吧,俺留两个饽饽,其它的你们都拿回去。”来人说什么也不肯:“大叔大婶,俺是真心的。一条人命啊,您要是不收下,俺就更不过意了,回家连觉也睡不好。”就这样,硬是把一篓子花饽饽全抓出来。“不能叫人家空着篓子回去呀。”我母亲拿出一瓶酒、一包点心给了他们。

那时候,我大哥就在我们村西头的港崖完小担任代课老师。中午放学回家后,父母就迫不及待地问起“救人”的事。大哥听后,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莫名其妙吃吃地偷笑。父亲一再追问,我大哥才把五天前在广河桥处的惊人一幕说了一遍。

那天下午,雨过天晴。傍晚放学后,大哥和文登的曲来范老师等几个同校好友结伴到烟威公路广河岸边。当时没有高大的桥,只有石头平铺的低洼桥,桥面有几处用石条搭起的通水孔。大水来临,漫着石桥面上滚滚而过。那天下午,金山上寨村的这位村民唐某,到金山港西岸赶小海,傍晚返回时,被大水堵在西岸。归心似箭的他就冒险沿低洼桥蹚水向东。

正当两岸的人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湍急的河水时,突然发现一个身背渔笼,肩扛渔叉的男人战战兢兢地自西向东“摸着石头过河”。尽管人们扯着嗓子提醒他“小心点儿”,男子还是打了个趔趄,瞬间被大水冲到桥下的深水中。千钧一发之际,曲来范老师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向落水人游去。大哥也本能地跟着往水里跑。当曲老师连推带拉,好不容易把落水男子拖上浅滩,又发现我大哥在水中挣扎,且时隐时现。危急中,曲老师又一个猛子扎到深水,把已经喝了几口水的大哥拉了上来。上岸后,惊魂未定的曲老师埋怨我大哥:“你不会揽水(游泳),跟着往水里跑什么?”大哥说:“光急着救人,哪顾得想这么多。”

父亲听后,深深地舒了口气说:“你帮人、救人是对的,像条汉子。但不管干什么,你得就着自己的能耐来。没有金刚钻儿就别揽瓷器活。你到水里像个秤砣,也跟着往水里跑,那不是帮倒忙吗?要不是人家曲老师,还不知你怎么样了。这样,吃了晌饭,你把这些大饽饽都捎给人家曲老师。还有,哪天得便儿,你再把曲老师请来家里吃顿饭,我要当面谢谢这个大好人。”

下午,大哥把花饽饽全部捎给了曲老师,并说明来历。曲老师听后“嘿嘿嘿”笑了几声说:“那天的情景叫谁看见也站不住呀。咱只不过是做了件该做的事。”后来,曲老师又把花饽饽全部送到了教师食堂。

第二天,林楚校长得知花饽饽的来历后,告诉炊事员:留两个花饽饽给曲老师带回家,其它的中午都熥熥。

午餐时,林校长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了别有滋味的花饽饽,并号召全体师生向曲来范老师学习。同时又告诫大家,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