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兵营记忆

2024年08月23日

马永昆

晚年经历的事儿转眼即忘,而77年前,芝罘岛上的兵营生活,那些快乐有趣的故事,我却觉得就在昨天!

1947年我高小毕业后总想参军,都因年龄太小未能成行。四月间,早年即参加革命的孙纯玉回家探亲,发话要带几个新兵回去。原来他已是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岛分驻所警长、营级干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胶东,形势紧张,胶东军区组建警备五旅,保卫胶东战略大转移。兵员从地方部队抽调,地方部队“升级”,分驻所有一个班升级到了胶东部队,这样所里只剩下两个班。形势骤紧,岗哨要加强,还要开始海上巡逻,兵员打不过点来,便授权各自招兵。俗语有“急用三等”,门槛自然低了点。但他带兵多年,亲身体会到,翻身农民的孩子,迫切要求当兵,有最好的政治素质,都是最好的兵,最听话,最好带,我们正赶上了这个好机遇。他选中了我们5人,4个17岁,我16岁,但身高都够5尺。母亲们给烙了干粮,有的给一元钱,有的太穷只给了五角钱,便步行150公里,走了两天半,赶到了芝罘岛。

山里的孩子,见什么都是新鲜的,干什么都有兴趣。由于形势紧张,第一要务就是大练兵,以备迎击重点进攻胶东的国民党军,誓死保卫烟台。天天练拼刺刀、投弹,累了就练步枪描准,其中卧瞄能轻松一点。经常性的任务就是站岗放哨。

营房坐落在前海岸一幢四合院,大门前人流不息,西厢是水泥平房,伏天的晚上可乘凉睡在上面,有时在房上设暗岗,可观四方。门岗和流动岗雷打不动,从晚7点到早7点,一班两小时,轮到晚11点至4点间的岗最难熬。我们都没熬过夜,班长教我们:瞌睡时可用手掐大腿,但瞌睡大了,什么方法也不好使。一旦在岗位上睡着了,查岗查到事小,一旦坏人摸进所里,或被特务暗杀,事可大了。特别到了九月份,国民党军进攻胶东,形势骤紧,岗哨要求特严,夜间外加流动哨到海边巡逻,也负责不定时查岗,以防睡在岗上。门前有人走动,问口令,我尚未变声,童声雅气的,班长怕被坏人摸清规律,曾三次给我替班站岗。

入股渔业拉大网。当年大疃、西口村和西沙旺都有经营拉大网的船主。拉上一网鱼,按船主四成五,劳力五成五分红。

拉大网这活我干得有些吃力。但很有趣,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去干。操作过程在涨潮时,两张500米左右的大网,由两条船从两侧送到海域1000多米远,两船碰头后,将两张网连接起来,封成一道大网。网两边又接上三盘三四百米长的大绠,拉网的渔工每人一根绳,前头拴一圆木圈,套到网绠上,这头是套扣,挂到肩上向岸边拉。拉完绠接着拉网。一般一边20人左右,最多25人,人少了拉不动,人多了分红便少了,所以每天参加的人数都有定额。分驻所原则上不与渔民争利,每网定人,如果渔工足了,可以不去,渔工少了也可多去几人。

拉大网还有两大兴趣:一是当年螃蟹不值钱,网上挂的螃蟹,都用钩敲碎了,我们总可以捡些蟹回来尝鲜。劳资分红后,所里劳方分给伙房一半,参加的士兵分一半。每拉上一网每人一般可分红五六角钱,丰收网可分七八角到一元钱不等。

帮助军属拔麦子。我老家是割麦子,收割前先至少磨快三把镰刀,干起来又快又省力。这里怎么会是拔麦子?我疑惑不解。那时军工烈属门前都挂着“军属光荣”牌子,大疃村有10多户军属。先分头到各户走访,问明哪天开始拔麦子,计有几亩地,并到地边看准。听说是拔麦子,我很好奇麦子怎么可拔?到地里看过农民的劳作,也就明白了,跟着人家干就是。

十七十八力不全,我才16岁,又初学,不得要领,结果一上午,手上就勒出3个水泡。怕被人耻笑,躲着不让人发现,中午用旧布条包扎一下,下午继续干。夏班长看我有些吃力,在前面帮我拔了大半垄,使我不太难堪。拔麦子是力气活,捆麦子有些技术性,夏班长教我选出一把较长的麦子作为绳子,麦根对麦梢一扭一别,就能捆起一捆麦子。

被帮助的军属都十分感动,说从来也没看到官家人和当兵的人帮老百姓拔麦子。他们烧出绿豆或高粱花水,送到地里,盛到碗里,送到每个战士手中,不喝不行。我们十分感动,干活更有劲了。这是我首次感受到军民鱼水情谊深。

九月形势特别紧张,土改复查运动尚未结束,西线国民党军就已进入掖县。许世友司令员在道头和莱阳打了两个大胜仗,为主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时我的命运又发生了重大转变。部队即将进入战时,便将不适宜战时活动的老弱病小的战士复员了六名,我在其中。但警长看我一贯表现好,便把我转调到镇公所为曲镇长当通讯员。

当年村里没有电话,有事全凭跑腿联系,也没有办公室,要找到村干部家里,有时候是镇长写好条子,有时由我口头传达。转移前特别忙,一时不得闲。九月末,国民党军已到了蓬莱长岛,记得最清楚的日子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炊事员用平时节省的菜金买来鱼肉,村里又送了一些大飞蟹,大家快快乐乐饱餐后,从四面八方集合在分驻所门前,计有分驻所干部战士20多人,镇党委、镇公所、武装部等10多人,教师20余人,各村干部40余人,还带走3名船主、地主的亲人作为人质,以防国民党军来后,对转移村干部家属打击报复。队伍集合后按原定名单点了名,曲镇长讲了讲转移的意义,讲明三个月后大反攻我们再回来。出发前由学校陈凯校长教大家唱刚编的转移歌:

八月十五披挂起,为争主动大转移。为期不过三个月,胜利回师再相聚……

就这样一路歌声走出了我的第二故乡。走进市区,大家都瞌睡了,歌声才渐渐消失了。直到翌日凌晨三点,我们才到达市政府指定的地点——莱山镇后山村。

我们住在郊外,进行了半年多的对敌斗争,直到1948年10月15日才彻底解放。

美丽的芝罘岛,我在你的怀抱里扣好了人生第一道扣子,越老越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