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儿歌长大

2024年08月31日

刘世俊

四五十年前,孩子们的快乐简单而易得,简直就是唱着儿歌长大的!大一点的孩子凑在一起做游戏、唱儿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大人说的童谣就是他们主要的逗乐方式。不同的地区,流行的童谣也不一样,在胶东地区的莱阳农村,过去有一首与“槐树”有关的童谣相当流行。这首童谣的全文是这么说的:“拉大锯,扯大锯;割(ga)倒姥娘(ning)的大槐树;姥娘不给饭儿吃,上树勾个鸦鹊蛋儿吃;烧不烂,煮不烂;急得小孩一头汗。”

家中院里那棵大槐树下,是我童年的乐园。我喜欢躺在父亲用河边的香蒲叶编织的凉席上,看满天星星,闻着大槐树花的香味,哼唱我们莱阳北乡的童谣。

晚上收工之后,父亲拿个矮凳坐在大槐树底下,一边看着母亲烧火做饭,一边裹上一支叶子烟,划上一根火柴,点燃后深吸一口,然后缓缓地吐出,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和三个妹妹在父亲面前争宠。父亲把几个孩子分别抱过来坐在自己脚背上,两只粗糙的大手握着孩子粉嫩的小手,前后摇摆。母亲一面做饭,一面合着父亲的节奏唱:“推磨,摇磨,赶晌午,磨呀磨,娃娃不吃冷豆腐,罐罐煨,锅儿煮,锅儿打烂牛屎补,补个大肚肚!”每每唱到最后,父亲就用他汗味十足的头亲昵地拱孩子的肚子玩。饭熟了,一家人在欢快的氛围里吃地瓜干饼子就稀饭,虽然没有半点儿油星,清汤寡水的,却依旧吃得有滋有味。“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媳妇叫什么……”饭后,继续唱儿歌,全家人哈哈大笑,三妹还小,脑瓜蒙了,问爸爸的媳妇叫什么?

最让人开心的还是看母亲抱着三妹玩“逗逗飞”。母亲捏住孩子的食指,有节奏地用两根指头相碰,一面碰,母亲一面唱:“逗虫飞,逗虫飞,飞到阿婆菜园地。吃了阿婆一棵菜,阿婆说它是个小虫怪!”

那时,父母亲出工到生产队干活,村里没幼儿园,左邻右舍一个生产队的孩子汇一块,今天张家明日孙家,背靠着泥巴墙挤“油果子”,挤得满头大汗,个个身上热气腾腾。挤累了,便做一块唱:“排排座,吃果果,李二娘,尖尖脚,王老汉,罗锅腰,牛车来了滚下河!”

玩够了,孩子们又变了花样,自发地分了若干组,围坐一块儿,伸出双脚,剪刀石头布后选一个孩子用手或木棍在孩子们脚上指点,口里念叨着:“点脚般般,南山太陡,快爬快走……”

正兴头上,忽见一只蜻蜓飞过,孩子们的目光一下被吸引过去,哄一下散去追逐蜻蜓。蜻蜓歇在柴禾或圈舍旁,孩子们瞪着眼睛,悄悄伸出小手,一把就捏住了蜻蜓尾巴。手握几只蜻蜓后,孩子们兴奋不已,头碰头,趴在墙根下寻找蚂蚁,将蜻蜓放在蚂蚁面前,齐声唱念:“几样蚂蚂,来抬嘎嘎,大官不来小官来,吹吹打打一路来!”

孩子们还会去林里寻找肥美鲜香的豆虫,见林里有些倒扣的瓦罐,齐声唱:“三十晚上顶罐罐,饿得老鹰惊叫唤!”

村里来了补锅匠,手里捏着一串儿串在一起的铁片,边摇边吆喝。孩子们听见补锅匠用铁片击打的清脆声响,不管三七二十一,异口同声唱念:“猪下骡子(六子)马下象,黄牛下个补锅匠!张补锅,李补锅,快来给我补个缺耳朵!”见补锅匠不理会,很无趣,同伴们便下起了五子棋。

燕子在眼前飞过,一个孩子说,今年他家屋檐下燕子筑了巢,他想逮个小燕子玩,但父亲坚决不允许,还说燕子是益鸟呢。其他孩子一听,就念叨:“燕儿来,要发财!燕儿走,要讨口!”听到雁鸣,又会纷纷仰起头追寻着大雁的方向,对着排列整齐的大雁队伍高声唱道:“扯到莱西吃早饭!”孩子们的歌唱呐喊似乎干扰了雁群,队伍逐渐散乱,孩子们更加来劲,声音更大更高:“乱鸡窝,乱头发!乱鸡窝,乱头发!”大雁的队形在苍茫的天空彻底凌乱。大雁远去了,带着孩子们的快乐。

悠悠的儿歌在静谧的山村回荡,惹得路过的清风也忍不住止了脚步,围孩子们转圈儿!不谙世事的孩子,唱着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童谣,度过了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