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扫二维码看视频
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 摄影报道
听老兵讲过去的故事,用手中画笔定格烽火岁月中的英勇瞬间。9月3日,烟台现代画院联合莱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烟台晚报共同发起的为革命老兵画像、摄录影像活动走进莱山区孔辛头村,为老兵李洪告画像。
俘虏一个美国兵
9月3日上午9点,画家们来到老兵李洪告家。听说画家要为自己画像,老人特意戴上了有“抗美援朝纪念”字样的帽子,显得格外精神。
李洪告一直精心保存着复员证,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的从军历程。复员证的纸张已经泛黄,可老人始终视若珍宝,因为它承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记忆。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李洪告虽然说话有些气喘,但是思维依旧清晰。
记忆的闸门打开,当年战场上的点滴记忆在他不紧不慢、条理分明的讲述中铺展开来——
1948年,李洪告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5军75师224团二营6连战士。“那年,我们村20多个青年一起参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在沪杭一带剿匪。说起我们25军,那可真是让国民党闻风丧胆的部队。”李洪告为自己的老部队深感自豪。
之后,李洪告又投身抗美援朝战争。部队的首个任务是接替27军防守朝鲜东海岸。“我们部队徒步行军到达预定地点,接管了27军的防区。防御东海岸期间,主要是应对美军的空袭和防空作战。”李洪告说。
有一天,部队来到新驻地——炮兵刚刚战斗过的阵地。众人下车后便开始打扫战场。
“我发现有两具美军尸体摞在一起,上前顺手一推,没想到,下面的美军士兵还活着,从同伴的尸体下爬了出来,我马上将他俘虏了。”李洪告把美军俘虏押送到营部。营长看他机灵,便将其留在身边。从此,李洪告成了通讯员。
战场无比残酷,一次经历让李洪告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年纪小,没有经验。在激烈的战场上,难以分辨炮弹声音的远近。突然,一枚炮弹呼啸而来,瞬间就到了跟前。在千钧一发之际,营长反应迅速,一把将我摁倒在地。炮弹皮从我的头部左侧擦过。”
李洪告对营长的救命之恩充满了感激。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成为他漫长军旅生涯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穿越火线完成护送任务
守卫东海岸的任务持续到冬天,李洪告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朝鲜中线,接替15军在上甘岭一带防御。
“那时候,大规模的战斗减少,我们多以小部队活动。如此一来,敌人的炮火难以发挥威力,我们出击后迅速撤回,让敌人吃了不少苦头。”李洪告回忆道。
让李洪告最为难忘的是靠近上甘岭的无名高地战斗。“在无名高地,我们整整激战了5天。头天晚上,5连率先发起进攻,第二天晚上又换了一个连队继续战斗。当时营长对团部郭参谋长说,‘让小李跟着你吧,小伙子机灵’。”接到命令后,李洪告立刻跟着郭参谋长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
当时战斗异常激烈,营长跑过来跟郭参谋长说,要找个人送两个步话机员到三排阵地。郭参谋长四处看了看,说:“小李,你带着他们去吧。”
“你们知道什么是步话机吗?就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背的那个。”老人边比划边说,他带着两个步话机员背着步话机出发了。敌人的炮火极为猛烈,他们冒着炮火向阵地狂奔。走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担架队,便跟着担架队往上跑。可到了阵地一看,不是三排的阵地,又赶紧跑出来,朝第二个炮火点冲去。
“几个阵地的火力点相距并不远,但是炮火密集,很难接近。我们沿着半山坡侧身移动,终于抵达了第二个阵地,结果发现这里也不是三排的阵地。”李洪告缓缓地说,语气中略带失望,似乎觉得自己任务完成得不够出色。
在炮火中穿梭了近三个小时,李洪告终于把两个步话机员和步话机送到了三排,顺利完成了任务。
返回途中,李洪告遇到一位负伤的战友,二话不说,将战友背下了火线。“荣立三等功可能就是因为我背了一名伤员回来吧。”老人把自己立功的事看得很淡。
画家用心捕捉细节
在秋日恬淡宁静的村庄,几位画家围坐在老兵李洪告身旁,细细聆听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仰。
从参加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再到抗美援朝战场俘虏美国士兵;从在炮火中无畏穿梭、为完成任务不顾生死,到毫不犹豫地背负伤战友,每一个场景都似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卷,在画家们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每一道皱纹都是岁月的沉淀,每一个神情都是故事的诉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心用情去捕捉那些细节,希望能将老兵的英勇与坚韧、奉献与担当永远定格在画布之上。为老兵画像,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烟台现代画院院长董贵晗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