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中秋、国庆临近,网购消费进入高峰期,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高度警惕,有效防范网购消费类诈骗。
案例再现
近日,有消费者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声称其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给她退款并支付3倍理赔金。当消费者听到对方能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和商品信息时便轻信了对方,随即添加对方QQ,并下载某视频会议APP,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随后,该消费者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进入“理赔中心领取理赔金”,按“客服”指示进行账户转账认证。“客服”以消费者“身份认证失败”为由,要求她继续转账。消费者才察觉自己被骗了。
案例分析
为提醒广大消费者,烟台市消协工作人员详细分析了上述案例中的消费者是如何一步步陷入骗子陷阱的。
第一步:骗子谎称要退款。不法分子首先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商品有问题。然而当消费者检查账户时,并没有发现商家发起这笔退款。
第二步:下载会议软件。不法分子以需要消费者提供网购支付账单截图作为证据为由,要求她添加客服微信。消费者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了,但实际上,所有的退款理赔都应当直接在网购平台联系客服处理,而不是脱离平台操作。
第三步:开启屏幕共享。不法分子以“更好地指导操作”为由,让消费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消费者并不知道,一旦开启“屏幕共享”,她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跳动的字符、短信验证码,全都会被骗子同步获取。
第四步:骗子想方设法套走贷款。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不熟悉退款流程和金融平台网贷业务,一步步指引她去网络金融平台贷款,称这些钱是商家给她的赔偿。
第五步:转走贷款的钱。等消费者成功贷款并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后,骗子就通过“屏幕共享”获取消费者银行卡号、登录密码、转账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登录其银行账号,把卡里的钱转走。当消费者看到银行的转账短信时,发现自己被骗了,才意识到自己轻信了陌生人的话,没有及时通过官方渠道确认退款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冒充客服,以商品缺货补偿、延迟发货补偿、损坏补偿、丢失补偿等为借口,诱导受害人添加非官方联系方式。随后发来伪装好的网址链接或二维码,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供验证码,从而实施诈骗。
烟台市消协温馨提醒: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正常的退款理赔都会原路返回;不要下载会议软件共享操作;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接听96110打来的电话。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通讯员 刘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