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王永福
岳阳楼
周庄古镇
曲阜孔庙
泰山日出
酷暑来袭,心绪难宁,情不自禁地从书架上取下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跟着名人的脚步游山玩水,借以度酷暑迎秋凉。
据传“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百分”的文学家欧阳修,夏季来临,喜欢守在书房,借读书消暑。更有甚者,盛夏到来,王安石会骑着毛驴到山林间读书,困了就地而卧,日落方归,以书为伴度酷夏。
效法前人经验,暑气来袭,笔者亦伏案阅读经典游记,也来个寄情山水读华章。眼前这部《风景游记》,中国作家出版社21世纪初甫一出版,笔者便收于书囊中。就在这本书出版发行的同时,众多游记类图书蜂拥上市,也挤满了笔者的书架。
然而,不同于一般游记散文选,作家出版社的这个选本高屋建瓴,作者几乎全是“五四”以来的名家,文章堪称篇篇经典,不仅读来赏心悦目,还可从中学到游记散文的创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诸如梁启超、李大钊、胡适、郭沫若、茅盾、邹韬奋等,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学界翘楚,为人为文都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这些名人大家,有生之年足迹踏遍华夏的大江南北,乃至迈出国门,见识广,妙手著华章。在这些大师饱蘸情思的笔下,文章为山河增色,锦山秀水与美文妙笔交相辉映。展读品味,神游天下,让人忘却酷暑与闷热,从而踏上富有人文内涵与审美情趣的旅途……
游记文学,源远流长,是散文这棵大树上极为繁茂的一枝。借景抒情,是历代文学大师的看家本领。祖国的名山胜水令历代文人墨客赏心悦目,文人墨客的锦绣文章又为祖国山河增色,让我们后来人可以卧游祖国名山大川、风景名胜。
《风景游记》遴选了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一百一十余篇游记精品范文,笔者优中选优,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从中选出二十余篇,写成阅读札记,随读、随想、随记。
周作人的《苏州的回忆》,引用古文诗句“君到苏州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让苏州这片江南的寻常景观呈现在读者眼前,恍如身临其境。看似不经意地信手拈来,却亲切自然,画龙点睛。
李大钊的《五峰游记》,以政治家的独特视角,道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哲理。游五峰,胜景在山腹,“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乘船游览两岸,两岸万山重叠,景观最美。由于暗礁多,风险大,却景色绝美,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充满了哲理,耐人寻味。
周瘦鹃的《观莲拙政园》,由作家的老祖宗《爱莲说》的作者周濂溪歌颂莲花入笔,点出作家对莲花情有独钟,然后追溯拙政园的命名,从而精雕细刻,由近及远,远观仰视,从不同角度描绘、欣赏莲花,文章别具一格。
王大觉的《淀湖泛雪记》,作者携酒登舟,从中见出作家的性格之豪爽。文章先写岸上鸡犬之声的动态,再写篱畔野梅的景色,然后再写酒酣耳热,情不自禁,扣弦放声歌唱《雪夜渡太湖歌》,风水之声相合,闻声见色,紧扣雪夜泛舟之乐趣,写得有声有色。
徐志摩的《泰山日出》,诗人的游记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写出了泰山之顶观日出不同于海上观日出的独特景色,富有诗情画意。
同是描写泰山的游记,戏剧家与翻译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带给读者另一番独特感受。人人都能看到的自然景色,难以独树一帜,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能带给读者独特的感受:“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
闻一多的《青岛》,由近及远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海滨的不同景观。春天的迎春花和樱花为亮色;夏天沙滩上的各色游人,呈现难得一见的景观;秋风吹起,青岛重又恢复它的沉默,只能在雾天里听一种怪水牛的叫声;只有春与夏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以研究《红楼梦》著称的红学家俞平伯的《阳台山大觉寺》,游记短小精悍,多短句,半文言,但却见物、见人、见景观,独具一格。
梁思成的《曲阜孔庙》与红学家俞平伯、大诗人闻一多的游记作品相似,建筑学家写建筑,文字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特色鲜明,被收入多部游记作品选集,提供了短而精游记的范例。
沈从文的《桃源与沅州》更是出类拔萃,独具风采。沈氏是描写湘西自然风光与乡土风情的圣手,几乎无人能够企及。此篇游记,作家的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上了。尤其是写妓女的生活与遭遇的文字,绘声绘色地直击灵魂,让这一群体的身心状态,跃然纸上。
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让人过目难忘。西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作者集中笔力写冬天的雪景,以点带面,远比全方位描写四季景观更容易给读者留下不同寻常的印象。
朱湘的《北海纪游》与《胡同》又是一种风格,作者善于模拟音色,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有关诗的形式与本质的演变与发展趋向的描绘,实乃行家手笔,富有启迪作用。《胡同》一文,有关胡同的特征与历史渊源的文字,富有启迪,非行家里手难以成章。
施蛰存《在福建游山玩水》,作者将游山与玩水分开来描写,而游山必须走路,路有平缓、有险峻,行路不是目的,游山才是目标。而好山好水多在奇险处,只有肯攀登,才能获得美感,这就是旅游哲学。
柯灵《桐庐行》,一路行来,一路追寻,目的是寻访桐君山这一“梦中的旧相识”,山上那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山巅绿云掩映中,缥缈屋子里窗前探首俯瞰,江心的人影犹如特写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更是让人过目难忘的画面。
王朝闻的《浙江漫记》,这位画家、美学家的记游自觉不自觉地将行文与本行联系起来,从中发现新的美感,顺理成章地提出新的美学见解。时刻不忘本行,这也是一种为文风格。
季羡林的《法门寺》,写法门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京剧名段《法门寺》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太监刘瑾和奴才贾贵桂的性格,从而为文章后边有关人物的言行涂上了底色。
萧红的《长安寺》,作家运用生花妙笔将卖花生糖的、卖瓜子的、卖清茶的和素面者的状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接着,作家又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感觉表现出来,扩展了环境氛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彰显了小说家散文的不同之处。
叶紫的《岳阳楼》为了突出岳阳楼,作家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先是遇到兵匪盘查,不得近山,接着反复交涉不成,无奈只得远望景点的湖光山色之美,进而点出旧时代带给黎民百姓的苦难,突出了时代主题。
端木蕻良的《香山碧云寺漫记》,作者采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的笔法,突出碧云寺在两山中所处的位置,点明香山最高峰是鬼见愁,鬼见愁与翠驼子之间有个山坳,山坳里有个八义沟,沟下面有森林,而森林里有个碧云寺。真乃云深不知处,风景奇美,层层叠叠,渐入佳境。
黄苗子的《华山谈险》,名为“谈”险,实则“探”险,讲作者亲历华山之险峻和切身感受。尤其途中不断听闻古人被华山之险吓住的故事和现代人登山遇险半途而归的泄气话,却明知山有险偏要挺身历险,精神可贵,富有教益。
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一个听字,道出作家的独特感受。文章集中写泉的无处不涌、无处不鸣,由近及远。顺声拾级而上,泉影越不可见,泉声越发悦耳,悠悠扬扬,通篇极写泉声之妙,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席慕蓉的《夏日草原》,极写草原最美是夏天,作家运用彩笔细描视觉上的草原之美。那云色,那草香,那曲折的弯泉,似一幅油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神往。
韩静霆的《纯情山水》,道出了山水亦有共性的哲理。桂林山水同武夷山水,多有相似之处,如诗如画如仙境,恐怕这是世上最美山水的共性。但武夷山的绿,却与别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大手笔恰恰能于同中求异,写出一种别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