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山探幽

2024年09月15日

孙光

蓁山,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西南部,最高峰为327.6米。在环绕着市区,连绵蜿蜒、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她与东面的南山、塔山、岱王山等被誉为“城市绿肺”,并共同组成了烟台“大南山”景观带。

我在烟台四十余年,对蓁山却不甚了解,直到红旗路经过蓁山黄金顶隧道西去,才闻其名;直到拜读了作家高吉波的散文《蓁山笔记》,方知其美;直到我机缘巧合地搬到了蓁山脚下居住,才得以仰望她的真容,探寻和领略她的奥秘与情怀。

走近蓁山,仔细端详。她看似普通,整个山脉没有怪石嶙峋、险峻山峰,而是山势俊秀、草木葳蕤。山间苍松翠柏,蓊蓊郁郁,薄雾缭绕。远看,她好似一个侧卧着的美人儿,那柔和起伏的山峰,仿佛是美人凹凸雅致、婀娜多姿的曲线,两侧探出的山峦,犹如美人儿的一双玉臂,把山下的一切,温柔地揽入怀中。

那年初秋,我刚搬来,就和邻居老魏结伴去爬蓁山。我们从蓁山南麓东侧的一条羊肠小路进山,少顷就脚下无路了。山势陡峭、丛林茂密,我们踩着地面上厚实松软的陈年腐叶,小心翼翼地弓腰前行,手中的木棍,既用来支撑身体,又可打草惊蛇。据说,山里毒蛇颇多,还有不知名的猛禽。四下一片幽暗寂静,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亮光,空气中氤氲着一缕腐叶与松针相融的幽香,远处每一声异响,都会惊颤我们的神经。许久,我们已气喘吁吁、脚步蹒跚,眼前忽然一亮,迎面是一段自东而来的水泥路,径直通向山顶。

山顶又称蟒蛇顶,源于一段古老的传奇故事:古时,山上有一只巨蝎和一条蟒蛇,它们为了争夺地盘经常打斗。一次,有一村民上山砍柴,正碰上它们在厮打。村民在偷看中发现了秘密,每当蟒蛇被巨蝎蜇到后,都会忍痛窜到一块奇石旁,用舌头舔几下,马上又精神抖擞地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村民回来后,把此事告诉了本家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立即带人进山寻找奇石,但毫无所获。老中医遗憾地说:“听先辈讲过,此山中有宝石,闻一闻,小病即好;舔一舔,病毒皆除、体力倍增;用它煮水喝,可长命百岁。”

站在山顶远眺,视野广阔、景色旖旎。东面,群山起伏与塔山三和塔遥遥相望;北面,芝罘岛如海市蜃楼般影影绰绰;西侧,一架飞桥好似一条舞动的白练,婉约曲折、跌宕起伏,一直飘进大山深处,这是全长5505米的铁路隧道——蓁山隧道;南面,红房绿荫一览无余,远方青山如黛、祥云飘逸,美不胜收。我不禁心中赞叹,此处还真像人们相传中说的“聚宝盆”呢,是风水宝地啊!难怪这里有许多古老的神灵故事和传说。

在蓁山脚下的蓁山路西端,有一条不起眼的狭窄小路,沿路向北前行百余米,经过一个古柳环绕的池塘,在蓁山绿树掩映的山坳中,赫然出现一处青砖黛瓦、气势恢宏的寺院建筑群,这就是重建后的蓁山观音寺。

关于蓁山观音寺的历史,可供查证的资料甚少。

据记载,蓁山观音寺始建于金天会二年(1125年),历经波折,直至金兴定四年(1220年)才全面竣工。据民国年间编修的《福山县志》记载,蓁山古寺巍巍壮观,“紫墙青瓦龙脊起舞,红柱彩绘慈佛装金。”全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放生池、祖塔、鼓楼、亭阁等建筑组成。古寺历经金、元、明、清、民国,香火旺盛,是佛教圣地,声名远扬。1941年侵华日军在修建黄务炮楼时,为筹集建筑材料将蓁山古寺野蛮拆除。

我与蓁山屯的耄耋老人攀谈得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明末清初,蓁山顶上曾飞来一条龙,在此长吟三天三夜。于是,附近的蓁山屯、傅家、刘家三个村子筹资在此处盖了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因此,蓁山后来也叫金龙山。每年二月初十,这里都会举办三天庙会。庙会上除了有唱戏的,玩杂耍的,还有卖各种小吃和日用品的,十分热闹。1947年,此庙被拆除,建筑材料被用于在蓁山上修筑工事。此后,这里杳无人烟、荒芜废弃。

为何记载和传说会有所不同?近千年的漫长岁月,已使许多历史在传承中出现了模糊和佚失,留给我们诸多的待解之谜。

现在的蓁山观音寺,占地56亩,整体建筑群采用宋元建筑法式,体现了宋代建筑风貌和明初寺庙布局风格。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中轴线对称布局,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药师殿、弥陀殿和大雄宝殿等构成。山门左边是护法殿(财神殿)和土地庙,山门右边是龙母殿和文昌殿,大雄宝殿后建有放生池、海岛观音和宝塔。

步入蓁山观音寺,诵经声和山林中的鸟鸣声相交织。清风拂起,庙顶风铃脆响,氤氲着“万籁此都寂,但余钟馨音”的纯净安谧的意境。

高吉波在《蓁山笔记》里写道:“蓁山的形状,酷似太师椅,村子犹如一个人,恰如其分地端坐在那里。”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与村唇齿相依的景象。文中提到的村子是离山最近的蓁山屯,顺山坡南下,就是傅家村。

过去,蓁山屯、傅家村就坐落于山水环绕、草木葱郁的蓁山南麓。现在,这里一排排楼宇拔地而起,却少有高层建筑,尽可能不遮挡山景,尽可能接地气。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成为新建城市社区的主人。

这里的路,过去仅有一条“好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羊肠小道连通山外,行路艰难。现在,纵横有序的街道,贯通社区,南北主路依次与青年南路和魁玉路连接,十分畅通。魁玉路东连塔山南路,西接港城西大街,是烟台市连接东西各区的主干道。

社区里不仅配备了休闲广场和健身娱乐设施,还有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中小便民商店、药店、饭店等服务网点更是星罗棋布,应有尽有。孩子的教育也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全部齐备,使每一位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闲暇之余,我喜欢走街串巷,寻访村里长者,从他们的答疑解惑中,探寻古村落的往事和尚存的历史信息。

在蓁山屯的原址,仍留有部分旧村落的痕迹。山坡上,自西向东数百米,有的老宅破败不堪、空无一人,有的已是残墙断壁,但房前屋后栽种的各种果树和小菜园依然生机盎然。村中的几棵古老的梧桐树、杨树和楸树仍然高高耸立、枝繁叶茂,使人不由联想起过去村民在树下歇息、聊天的情景。村东有记载的那口被誉为“小宝井”的老水井仍在,只是没有人再打水饮用,大多是用来浇灌果树和菜地了。

在傅家村原址上建设的富甲社区,鳞次栉比的住宅楼把一座古老的建筑群众星捧月般地环绕其中,这就是傅家祠堂。据记载,傅家祠堂建于清末民初,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村里的长辈们都要祭祀傅氏家族的祖先们。在清代,村里先后出了科举武状元傅懋凯及众多的富商巨贾,成为当时周边的名村。傅家祠堂在建成后的峥嵘岁月里,历经沧桑,保留至今,现已被列入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住久了,我发现这里不仅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而且民风依然率真和淳朴。平时,一些闲不住的蓁山人依然在山坡、田野里忙碌,栽种着各种果树和蔬菜。从春天开始,我喜欢在路边摊位购买他们的水果和蔬菜,不仅新鲜有机,而且价格十分合理。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妇女的摊位前,摆放着一堆刚摘下的红灯大樱桃,就上前询问价格。卖樱桃的妇女爽快地说:“自己家种的,便宜卖5元一斤。”我正寻思这么便宜。她以为我在犹豫,又说:“你要就4元吧。”我很少碰到这样主动降价的摊主,不由被她的诚恳、淳朴所感动。还有一次买桃子,摊主也是原傅家村的妇女。我挑好桃子一称,9.8元,便直接用微信给她转了10元,她就非得又添上个桃子,决不占你的便宜。我与她闲聊,打听过去傅家村的旧事,她和旁边的同村人会热情地告诉我,遇到不知道的,就笑着说:“俺也不知道,俺是这村的媳妇儿。”说得周围的人们都笑了。

蓁山,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生活气息的地方,一座古韵与现代完美相融的新城!蓁山,绝不仅仅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