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 最爱烟台中秋味

2024年09月16日

张凤英今年70岁,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又是一年中秋节,在烟台生活了40年,她早已爱上了这座城市。

从初到的不适到如今的融入

来烟台前,张凤英在河南一家企业工作。张凤英的爱人是烟台人,1984年,张凤英夫妇的孩子6岁,正当他们为孩子当时的教育环境担忧时,听到了烟台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消息。于是,两人决定回到烟台工作生活。

张凤英的爱人老家在芝罘区民生胡同,那年中秋节,两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一大家子人在烟台聚会。初来乍到,让张凤英很不习惯,还有饭桌上那些吃不惯的海鲜、菜肴,都让她的烟台中秋初体验有些局促。

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年的中秋节,儿子一家在杭州定居不能回来,张凤英也不愿去杭州,因为她觉得烟台才是她的故乡。早已融入烟台大家庭的她,早早就和小姑子约好了一起过节,还一定要吃海鲜馅的水饺。

在烟台找到了扎根的土壤

回想这40年在烟台的生活,张凤英说,她像一颗漂泊的种子,在烟台找到了扎根的土壤。

刚来到烟台,张凤英和丈夫都被分配在山东省第二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做统计教学工作,那时候正赶上国家统计局推行新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老师非常紧缺。张凤英发挥自己在大企业工作的经验,深入工厂搜集工业统计资料、编写案例教学教程。张凤英的脚步走遍了烟台市的轻工企业,比如烟台造锁总厂、烟台瓷厂、烟台张裕公司、烟台合成革厂等等。根据这些资料,张凤英编写了两份不同行业的教学案例,提高了在校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993年,国家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又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张凤英很快学习掌握了新会计制度精髓,不但在学校担任会计科目教学,还去各个职业学校、周边乡镇进行授课。

如今,张凤英在银行等机构办事时,常常会被里面的工作人员认出,她曾经的学生太多太多,虽然张凤英印象不深了,但学生对她记忆犹新。

与这座城市的情缘讲不完

2009年,张凤英退休了,她曾经去杭州生活过8年帮忙带孙子。在杭州,张凤英总是想念鲜美的鲅鱼水饺和水灵灵的苹果,怀念烟台的老街、老邻居。

因为思念烟台,张凤英写了大量抒发情感的散文,还在杭州订阅了一份《烟台晚报》,请编辑老师为她一个月寄一次报纸,以解乡愁。

在杭州那些年的中秋节,张凤英格外想家,想念烟台的亲人。当张凤英完成“带孩子”的使命回到烟台,看到大海的那一刻,她在心底呼喊:大海啊,我的母亲,您的女儿回来啦!

在烟台,张凤英结交了一群文友,加入了烟台作家协会和烟台市散文学会。学会出版期刊《烟台散文》,一本纯文学的杂志,有时会刊发她的文章。她一买便是十几本,寄到全国各地爱好文学的朋友手中。

为什么喜欢烟台?张凤英一口气能说出鲅鱼、海参、海螺、对虾等等许多鲜美的味道,也能一口气说出烟台山、月亮湾、渔人码头、黄海明珠等等许多美丽的景点。讲起与这座城市的情缘,她讲也讲不完。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