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莫高窟第384窟-月光菩萨
莫高窟第322窟-缠枝葡萄纹边饰
从古至今,中秋一直是中国人赏月思亲、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遥望同一轮圆月,不禁令人好奇,古人如何过中秋?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沉睡千年的壁画为我们勾勒出古人的中秋“仪式感”。
“皎皎秋空八月圆”,中秋寄托着古人的种种情思,也引发了他们对月亮的无尽想象。
月神长什么样?莫高窟第384窟的壁画上,描绘着一尊身呈白色、乘于鹅座的月光菩萨,菩萨手持月轮,仙衣飘飘。
花好月圆夜,人们摆设香案、放置供品,敬奉月神。敦煌研究院介绍,在莫高窟第103窟的壁画中,描绘了古人头顶明月、围绕宝塔祭拜的场景。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除了赏月、拜月,古时民间还有燃灯助月色的习俗。风清月朗,灯影绰绰,古人或点亮灯笼走街串巷,或放花灯于流水中祈福许愿。敦煌研究院介绍,从莫高窟第146窟壁画上的《药师经变之燃灯》,便可一窥古人燃灯祈愿的景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共宴饮、同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如圆月的月饼不仅应时应景,还具有文化特征。
史料记载,传统的敦煌月饼直径足足有30厘米,厚5厘米,仅凭体积就在众多月饼中脱颖而出。敦煌月饼还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各种图案,兼具颜值和内涵。
中秋也是一年丰收时。在敦煌,早酥梨、葡萄、大枣等节令水果轮番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不仅是中秋拜月佳品,也是团圆的见证。这些以月为媒的和美瞬间,通过画师之手描绘在壁画之上,跨越历史,触动人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百年来,中秋节的文化习俗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变迁,但以月寄情、望月而立、与月对话的独家浪漫,却成为中国人一脉相承、古今共情的文化密码。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