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里少年”:用镜头分享烟台四季

2024年09月18日

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摄影报道

夏秋的烟台,是拍摄城市风景的最佳季节。

9日下午2:00,室外体感温度已达到33℃,背着“长枪短炮”的蒋英轩来到莱山区新城北街的大坡旁,这是他今年的第十次“蹲守”。“画面里总少一辆从路口经过的17路公交车,一定要车身带手绘的那辆,这样整个画面才好看。”拍摄期间汗珠直冒,很快打湿了衣襟,他却专注着照片的拍摄,手不停地按下快门,热对于他而言,就只是一个字。

只为一张照片,纵使大雪纷飞也要出发

1991年出生的蒋英轩,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尤爱拍摄城市风光。用他的话说,自己总想背着相机到处跑,对摄影“就是有瘾”。

谈起如何跨入摄影的大门,蒋英轩坦言,自己也是半路出家。2016年,不满足于用手机拍摄来记录生活的他,入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尼康D5100,开启了自己的摄影之路。

“拿起相机,开始让我重新审视这座生活的城市。”蒋英轩说,烟台有高楼大厦,也有山川岛屿,于是他开始在山、海、城之间穿梭,专注城市风光的拍摄。“尤其喜欢用长焦,那种特有的空间压缩感,让人震撼。”

从决定用相机记录城市那刻起,蒋英轩便想让更多人看到烟台。同年,他注册微博账号,取名“蓝里少年”开始分享自己镜头下的烟台四季。

然而,在一张张美图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坚守,还有执念和坚持。

蒋英轩回忆,2023年12月16日,漫天的飞雪,他决定去开发区看看那座“孤独的鲸”。

“我觉得只有在那种天气下,‘孤独的鲸’才真的孤独,也会拍出烟台不一样的雪景。”

说走就走,蒋英轩与朋友结伴,驾车出发。由于风雪太大,原本仅需20分钟的路程,开了2个多小时。“开到一半的时候,雪已经大到看不清前面的路,但就没想着调头回去。”蒋英轩称,为了拍到心仪的照片,他们走走停停,硬是沿着海边开到了目的地。

到达终点,摸出相机,蒋英轩疲惫全消,熟练地架设好机位,装上设备,开始在风雪中游走。后来,他心满意足地拍下了暴风雪中的“大鲸鱼”和来看“鲸鱼”的人们。

“好事多磨,但拍到想拍的照片,一切都很值得。”蒋英轩称,今年的冬天,他还会在风雪天再去一次,希望能拍到满意的照片。

寻找新机位,发现烟台“另一面”

蒋英轩是地道的烟台人,他坦言,拍照片至今,烟台他还没拍够。在他眼里,这座城市像是一本反复翻阅的书,早已熟稔,却仍旧能不时地从缝隙中,窥见未知与新鲜。

“烟台不仅有海,而且有像迎山路、四马路等这样的很多老街巷,也值得去看一看。”蒋英轩说,他很乐意在老城区“探路”,寻找“出片”机位,让愿意记录的人也来记录,让更多人看到“隐匿”于高楼大厦下的“老烟台”。“当‘新旧’对比,同时出现在一张照片时,城市在变这四个字,特别具象化。”

蒋英轩拍摄的烟台,如今已有上万张,但他依旧“乐此不疲”。“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心境下,就算是同样的场景,也会拍出不一样的感觉。”

“有对比,才有惊喜。”蒋英轩说,他会继续探索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当好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想让更多人来烟台

将一张张照片分享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蒋英轩拍摄的烟台“靓照”,确实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但他也发现,游客能带走烟台的美酒美食,却带不走美景。怎样让游客把“烟台”带回家?在前期的市场调研中,蒋英轩发现,烟台的文创产品种类观赏性一般,质量也参差不齐。于是,他决定从城市文创产品“下手”,整点城市文创“新花样”。

“我是设计师,也是城市记录者,既然足够了解这座城市,就应该为家乡的文旅出点力。”

蒋英轩设计的第一款文创产品是插画版的“烟台山公园”冰箱贴。“烟台因烟台山而得名,我决定从它开始。”紧接着,朝阳街、所城里、渔人码头、养马岛、孤独的鲸、三仙山、蓬莱阁……烟台有名气的地标性建筑,都变成了一件件可以“揣兜里”带走的“小玩意儿”。

渐渐地,蒋英轩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始被认可,也吸引来了中国邮政、大黑山岛甚至威海、天津、杭州等城市的文创合作订单。但蒋英轩还是会把更多心思,花在对烟台文创产品的设计上。“毕竟,给烟台设计100款文创,是我定下的小目标,还没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