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蔡华先
一
俗话说,有山有水好地方。福山,虽因山得名,但也因水而兴,境内有内夹河、外夹河,故唐朝时曾有一段时间改名为两水镇。
福山境内多山,有山就有泉。千百年来,福山就有了不少关于泉的传说。
多年以前,我曾在原兜余镇绍瑞口(已合并到门楼镇)村小学任教。学校的南面有一座山,名曰龙王山,山上有一处景点,一块巨石酷似人脸,其鼻子处有泉水流出,当地村民称其为“老爷鼻子”。
关于老爷鼻子,当地有这样的传说。从前,龙王山上有座龙王庙,庙里有一位老道士。老道士潜心修道,饱读经书,待人和善。这位老道士还喜欢下棋,经常下山与棋友对弈。
一天,在与棋友对弈之时,老道士忽然神情有异,棋友便问何故,老道士急曰:“有俩人在庙里偷粮!”棋友不信,便随老道一同上山入庙,果然看见两个盗贼正在行窃,被老道士用法术困在那里了。两个盗贼不停求饶,老道士慈悲为怀,抽出拂尘一摆,只见金光一闪,俩盗贼眨眼不见了。须臾,龙王山中间的一块大岩石忽然变得像人脸一样,只听轰隆一声,从人脸的鼻子处流出一股泉水,周围的沙石也变成了墨黑的泥土。这就是现在当地人俗称的老爷鼻子仙水和黑神土。老道士因此名声大振,庙里人流如织,香火不断。后来老道士留下一张字条悄悄离开龙王山,到扬州云游去了。
再后来,几位棋友相约一起去扬州看望老道士。临别之时,老道士对几位棋友说:“我也没有什么送给你们的,我在兜余多年,深知那里天时地利,最适宜种植苹果,这些苹果种子就算是给乡亲们的礼物吧。等兜余的山都变成花果山,我再回去看你们。”几位棋友把拿回来的苹果种子种下,后来这一带就有了漫山遍野的苹果。
二
在福山,还有一些泉的传说与古代征战有关。
福山南面有座山叫狮子山。狮子山顶有眼井,这井是仄棱(方言,倾斜的意思)的。井水长年不断,能自己流出来。当地人传说,这眼井底下锁着一只蛟龙,水是从蛟龙的嘴里流出来的。
传说,在福山北面的大海里,住着一条作恶多端的蛟龙,经常在海里兴风作浪,偷袭渔民,掀翻了许多渔船,渔民死亡无数。北海龙王治不了它,就向东海龙王求援,前来捉拿蛟龙,最终制服了蛟龙,并将蛟龙用铁链子锁好,压在福山最高、最大的狮子山里,以示惩罚。蛟龙在山底下被压得喘不上气来,就憋住一口气,从嘴里连气带水地喷了出来,形成了一个水洞,水洞的水长年不干枯。据说,水洞过去是直上直下——像一口水井,也并不倾斜。当年大将薛礼跟随唐太宗征战高丽的时候,天气大旱,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官兵四处寻找,找到了水洞,因没有工具取水,就报告了薛礼。薛礼是个急性子的人,力大无比,他一着急,手握水洞的边一使劲,把水洞扳斜了,滔滔的泉水就从水洞里流了出来。官兵们都喝上了水,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当地人称此泉为仄棱井。从此,仄棱井的水长流不断,造福一方百姓。
在福山,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的泉的传说还有两则。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的时候,曾在福山吴阳泉村至十里堡村的官道边上安营扎寨。几千官兵饮水成了困难,到处找水源。在吴阳泉村的人带领下,官兵们在村西北找到了一处泉眼。泉眼像井一样,需要工具才能提上水来。村民和官兵一起提水,但还是杯水车薪。李世民手下大将薛礼来到泉眼处,发现泉眼在山的半坡,水在巨石洞里。他看了看地势,运足一口气把巨石一掀,把泉眼扳成了仄棱的,泉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官兵们纷纷鼓掌喝彩。泉水流到兵营旁边,解决了官兵们吃水困难的问题。李世民非常高兴,亲自到泉水处查看,见泉水从仄棱形的石洞流出,像一口倒了的井,就随口说出来一句:“好一口扳倒井呀!”村民也说,泉眼像倒了的井,就这样,留下了扳倒井的美名。
另一则是关于义井的传说。
传说李世民东征的时候在义井村北面驻扎。盛夏时节天热得像火炉一样,官兵们和马匹热得喘不过气来,寻找饮用水就成了官兵的当务之急。村中一个老汉带领官兵来到村东的泉眼处,告诉官兵此泉眼长年涌泉四溢,旱涝年份均有水。官兵们大喜过望。这里也是村民们饮水的水源地,村民们心地善良,就让官兵们先取水。官兵们找到水源,解了燃眉之急。李世民看到村民仁义有德,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心地善良,非常高兴。恰巧县令也来看望李世民,他们二人对村民的善举大加赞赏。李世民就说,此处泉眼可谓“义井”。县令听到他管辖的地方受到了李世民的赞扬,非常高兴,连说确实是义井。于是,泉眼就有了义井的名字。后来李世民得了天下,县令认为,李世民为泉眼定了名,此村也应该改名叫义井村,泉水流入的村西小河叫义井河。
三
潘家井,又称谭家井,位于福山门楼镇东汪格庄村东,夹河的西岸。这里说的井并不是井,而是多处泉眼,泉水长流不断,最旺时泉水有五六处,现已被开发成天然矿泉水基地。
传说,宋朝时,太师潘仁美和杨家将北伐攻辽失败后,被皇帝贬到胶东。潘仁美就率兵在胶东寻找安营扎寨之地。他用重金请了道士,为他选风水宝地。道士选定了现在福山门楼镇的汪格庄村,在村南建起了兵营。道士还为官兵选了一个泉眼,就着泉眼打了一口井,告诉潘仁美,此井可保泉水长流不断,绝对是一口宝井。潘仁美和官兵在这里住了半年有余,后来,皇帝命潘仁美率军攻打高丽国。全军将士出征,英勇作战,大获全胜,此井也跟着出了名,取名“潘家井”。此处泉水最神奇的是冬暖夏凉,干旱时水量也不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姓将此泉眼和泉水称作“暖水洞”和“暖泉”,至今还在造福着当地百姓。
在福山民间,关于潘家井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当年潘仁美急于行军,有许多金银财宝无法带走,他就命兵卒把金银财宝找了一处泉眼放了进去,据说放了几天才放完,他们还在此处做了记号。后来,潘仁美派官兵回来取宝,但此处又多出了几个泉眼,原来藏宝的泉眼怎么也找不到了。他们找来许多百姓回忆,原来的泉眼是哪几眼,可是百姓也记不得了,官兵只好作罢,但百姓因此知道了潘家井里有无数的宝藏。官兵走后,百姓口口相传,说潘家井藏有无数金银财宝,引来了许多探宝的人,可是谁也没有找到那些财宝。所以就有了“谁要得了潘家一口井,能值一个大山东”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用这里的泉水煮茶,茶汤清香甘甜;做饭饭香,炒菜菜美。几百年来,潘家井的泉水养育着这里的人们。近几年,城区的居民也来这里取水饮用,络绎不绝。
四
在福山,还有一则与泉有关的传说,我们称其为福山版的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候,臧家西南东大顶一带十分荒凉,因为缺水,山光地薄,人烟稀少。一个老汉有三个儿子。这年夏天,天气久旱无雨,庄稼干枯,老汉去山上拾草,看见一块大石板旁边长着一棵谷子,叶子黑绿,穗有尺长。老汉觉得十分惊奇,左看右看,想,天这么旱,谷子却长得这样好,穗也长得这么长,定有缘故。他想探个究竟,就趴在石板上用耳朵仔细听,隐隐觉得石板下面有哗哗的流水声,就确定石板下有水源。他想,这里自古缺水,如果能把石板凿透,引出水来,就能解决乡亲们吃水的困难,这可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老汉说干就干,准备了锤子和錾子,开始上山凿石板。石板非常坚硬,錾子凿在石板上火花四溅,老汉凿了几天才凿了一个小洞,但是他一点也不泄气,天天、月月、年年坚持凿,磨秃了多少根錾子,凿坏了多少把锤头,无人知晓。慢慢地,老汉累得头发白了,背也驼了,眼见着不能继续凿石板了。
一天,老汉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告诉儿子石板下面定是水源,叫儿子继续凿石板把水源找出来,说了半天,只有三儿子同意和老汉一起干。爷俩又干了半年,父亲真干不动了,三儿子自己继续凿石板。不久老汉过世,三儿子把老汉葬在离石板不远的地方,好让老汉看着自己为他完成遗愿。
三儿子又凿了三年,终于把石板凿了一个大洞。刚一拔錾子,就听呼啦一声,石洞里飞出两只金凤凰,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向远方飞去。三儿子一看,石洞下还有一块石板。他掀开石板,只见下面湿湿的泥在动,他用錾子一拨弄,奇迹发生了,哗哗的泉水从地下流出来。三儿子喝了一口泉水,清澈甘甜。他舀了一瓢泉水来到父亲的墓前,磕头告诉父亲,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泉水顺着山沟流到村边,村民们有了充足的水源,解决了缺水的难题。因泉水常年哗哗流响声不断,雨季时泉流声响几里之外都可听见,故名响水泉。人们喝着清澈甘甜的泉水,听着泉水哗哗的响声,怀念开凿泉水的老汉,就把村子取名为响水村,也就是如今的小杨家村。
漫步福山,你还会发现更多有着传说故事的泉,如饮马湾、梧桐泉等,其中最有名的奇泉还被列入了“福山八景”,可以说是泉泉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