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老掉牙”的罪魁祸首

专家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

2024年09月20日

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

今天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全生命周期守护,让健康从‘齿’开始”。

一口整洁、健康的牙齿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与健康息息相关。什么是牙周病?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昨天,记者采访了烟台市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邱才卿。

牙周状况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

“有人好奇,牙病怎么跟全身健康有关呢?答案是明确的,牙周疾病与全身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堪称全身健康的‘晴雨表’。”邱才卿介绍,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密切的相关性。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要原因,症状为刷牙出血、牙龈萎缩、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牙齿脱落等。

“牙周疾病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邱才卿说,首先是导致多颗牙“受累”,牙周一旦得病往往是一“排”而不是一“颗”。牙周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对牙齿的功能美观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此外,牙周疾病与某些全身疾病密切相关。以牙周炎和糖尿病为例,两者可以互相影响。一方面,糖尿病可加重患者的牙周破坏程度;另一方面,牙周疾病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难度。

大量研究证实,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母亲患牙周炎有关。因此,患有牙周炎的育龄妇女在准备怀孕前应当积极治疗,控制炎症,保证孕期和胎儿的健康。

误区:上了年纪牙齿松动正常

很多人认为,上了年纪吃东西容易塞牙,牙齿松动掉牙是正常现象,是“老了”的表现。其实不然。

邱才卿说,年龄并非牙齿脱落的元凶,以牙周炎为首的口腔慢性疾病才是主要原因。

牙周炎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晚期则会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移位,严重的会出现牙齿松动或脱落。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感。

“牙周炎的罪魁祸首是堆积在牙面和牙龈下的菌斑和牙石,牙龈逐渐与牙齿分离,形成盲袋。盲袋中的细菌继续破坏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就像大树失去了树根周围的土壤,牙齿慢慢就松动了。”邱才卿说,对于牙齿松动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来说,首要任务是控制病情,没有保留价值的严重松动牙需要尽早拔除,尽可能保存残余的牙槽骨,以免影响后续修复和种植治疗。

邱才卿提醒市民,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要有合理的预期。牙周炎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但并不能使已经丧失的牙槽骨和萎缩的牙龈重新长回。

每半年做一次全面口腔检查

如何保持牙齿健康?

邱才卿表示,牙线、牙刷、牙缝刷是预防牙周炎的“三宝”。牙线和牙缝刷可有效清洁牙齿邻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饭后及时漱口能减少口腔内食物残留。

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选择合适的牙刷,刷毛不宜过硬或过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竖转动法(适用于牙龈萎缩的人群)。

定期口腔检查必不可少。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饮食方面注意控制甜食摄入,避免过度进食酸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刺激唾液分泌。

另外,戒烟限酒,避免咬硬物,及时修复缺失牙齿,避免邻牙移位和对颌牙伸长。

邱才卿提醒,市民若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腔异味、牙周脓肿、牙龈萎缩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控制炎症,降低牙齿松动、脱落风险。牙周没有炎症、不出血,从口腔输送到全身的细菌才会明显减少,这也是维持牙周健康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