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2日
徐炳胜
膝盖,全国方言异称不下40种,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波罗盖”类异称,如波罗盖、波拉盖、波楞盖等;一类为“磕膝盖”类异称,如磕膝盖、磕膝头、磕膝包等;一类为其他异称,如圪地跪、骹头、娘舅等。“波罗盖”叫法,主要出现在山东、东北等地的方言里。
学界普遍认为,“波罗盖”的书面记载,最早出现在明朝山东临朐人冯惟敏的《海浮山堂词稿·月食救护》中——“软乌刺腿丁骨存了血,碜柯查波罗盖去了皮。”
“波罗盖”类异称在清朝的文学作品中有了广泛使用,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老妈子,把自己的波罗盖儿,堵住了二奶奶的谷道。”《醒世姻缘传》:“这话长着哩,隔着层夏布裤子,垫的跛(波)罗盖子慌!”蒲松龄《日用俗字》:“曲盘里弯跛(波)骼(罗)盖。”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如周立波《暴风骤雨》:“老孙头波罗盖都跪麻木了。”
莱阳方言谓“膝盖”为“belou盖”,应属于第一类“波罗盖”类异称。《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认为“膝盖”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拨拉盖,主要用于莱州、招远、栖霞、莱阳、莱西等地”;二是“拨里盖,主要用于莱阳一带”,而“拨娄盖,主要用于海阳一带。”在《山东省志方言志》中,认为“膊娄盖”的县市有牟平、烟台、海阳,没有莱阳。
“波罗盖”一语的来源,有的学者说来自汉语,有的学者说来自外来语。来自外来语的有满语说、女真语说、藏语说、伊朗语说和通古斯语说等。满语说一度呼声最高,但经考证,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波罗盖”说法,故不大可能与满语有关。女真语说、伊朗语说、藏语说也缺乏传播的途径和基础。来自通古斯语的说法似乎有可能,有学者考证,中国、俄罗斯毗邻地区通古斯语的“膝”发音都是b-l-g模式。那么,为何“波罗盖”的叫法会在胶东地区大行其道?有人分析,历史上山东与东北的交流中,是山东人从东北回流或探亲带回传播开的,但这一说法尚缺乏其他佐证。
莱阳方言“belou盖”的得名来源又是什么呢?“belou盖”就是“欂栌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欂栌,古代指斗拱。“欂”普通话发音bo,莱阳方言发音be;“栌”普通话发音lu,轻声变韵,u读为ou。“欂bo栌lu盖”在莱阳方言中就读成“欂be栌lou盖”了。在莱阳方言中,相同的轻声变韵还有较多,如葫芦lu读作葫芦lou,轱辘lu读作轱辘lou等。
由此来看,沈腾的小品《扶不扶》中说:“哎呀,我的波棱盖啊!”用莱阳方言说,就应该是:“哎呀,我的欂be栌lou盖啊!”
注:本文参考资料有《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皓光、张大鸣)、《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方言接触及混淆形式的产生——论汉语方言“膝盖”一词的历史演变》(日本学者岩田礼,金泽大学)、章太炎《新方言》、蒲松龄《日用俗字》、《山东省志方言志》、《汉语大词典》、《古代头面部名词解释》(胡嘉荣)、《胶东方言特征词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