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董臻(右一)在良渚博物院作志愿讲解。冯源 摄
龙泉窑舟形砚滴
“请问‘宝藏猎人’的讲解是10点开始吗?”9月的一天上午,临近10点,良渚博物院进口处的志愿者服务台前已经聚拢了不少观众。来自安徽芜湖的未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听了朋友“安利”后专程前来的。
“宝藏猎人”名叫董臻,是良渚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讲解员,也是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文博类短视频UP主。而他的本职工作,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音乐调频频道的一名主持人。
就是这样一位“斜杠青年”,用网言网语传播文博知识,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轻量化传播,让更多人“看见”文物、“听懂”文化。
从“不懂”到“有点上瘾”
10点整,董臻戴上耳麦,准时开启了讲解之旅。
“我们要知道良渚在哪儿,要知道良渚有多远,还要知道良渚遗址是谁发现的。”
“后面的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良渚玉钺,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平替——良渚石钺。”
“良渚有没有文字呢?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只能说是有刻画符号。”
三个展厅、近100分钟的讲解,让未女士感叹:“听完脑容量都大了。”
现在的董臻,被称为文博领域的“准专家”,他也曾是一名什么都不懂的文博“小白”。
2019年,董臻在制作广播节目《重走唐诗之路》时受到启发:“我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故事,都值得好好说一说。”他想用短视频的形式介绍文物、传播文博知识。
刚开始,他并不懂文物,好在有优秀的创意和网感表达。“我会在解说里玩一些梗,搞一些‘无厘头’的奇思妙想。”他说。比如讲三星堆,他讲“青铜人像有个耳洞,原来先蜀汉子这么爱美呢”;讲古画,他选取的角度是“从《盛世修典》看古人脱发史”。
很快,流量和粉丝汹涌而来,董臻却开始心虚了。“不少观众很专业,会围绕视频中提到的文物进行讨论,说的好多知识点我都不知道。”意识到自己不能只做一个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素材的“加工者”,董臻开始恶补文博知识。
他想方设法多看书,家里一千多本书,三分之二都和文博历史相关。他还报名成为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文博研修班的学员,每周末雷打不动去上课。不知不觉,董臻一头扎进了广袤无垠的文博世界,逐渐学出了乐趣,学出了心得。
“我的第一批粉丝是和我一样的文物‘小白’。我们在五年里共同成长,从最开始对文物不了解、不感兴趣,到现在成为对逛博物馆有点‘上瘾’的人。”董臻说。
从玩梗到严谨
讲解时,董臻时不时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一件件小道具。良渚先民用什么刻画玉器?他摸出一块燧石。良渚先民的权力象征是什么?他拿出一柄小小的玉钺。
“这些都是我自己掏钱买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希望能传递给观众更为直观真切的认知。”董臻说,这样的想法也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比如最近在青海旅行时拍到了日晕,“感觉可以和玉璧的造型作对比,解释为什么古人说‘苍璧礼天’。”
董臻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华东区青年博物馆翻译家。“我相信国宝会说话。我想把专业性强的文博知识,用大众听得懂的话语表达出来,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当翻译。”他说。
为了“翻译”得精准到位,董臻对自己提出要求:一走进博物馆就能自如表达。由此他萌生了做志愿讲解员的想法。浙江省博物馆成了他首先试水的地方,没想到一做就“上了瘾”。现在他在浙博、良渚博物院、杭州博物馆都是持证上岗的志愿讲解员,每次讲解都有天南地北的粉丝慕名而来。
今年4月,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在浙江宁波举行。董臻代表浙博志愿讲解员参赛,讲解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龙泉窑舟形砚滴”。
砚滴是古人给砚台磨墨添水的工具,使用者一手端起砚滴,以拇指堵住控水口,配合轻重缓急的按压,控制流水口的出水量。在准备讲解稿时,董臻产生了一个疑问:龙泉窑舟形砚滴的控水口是个小孔,而流水口相当宽大,堵住控水孔真的可以控制水流吗?
这原本只需做个简单实验就可以解答,但砚滴毕竟是镇馆之宝,不能随意触碰。这让董臻在那段时间“日思夜想,困惑不已”。
一位龙泉青瓷匠人成了他的救星。这位名叫刘梁锋的匠人,成功复刻了龙泉窑舟形砚滴。董臻专门前往龙泉求教,通过刘梁锋的现场演示和讲解,董臻终于证实了小船内部另有玄机:砚滴里还有一道带孔隔板,堵住控水孔后,大气压仍能作用在隔板的孔上,“堵”住流水。
凭借角度新颖、内容严谨、细节丰富的讲解,董臻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志愿组一等奖。这次参赛经历也让他意识到,“网上搜索一万次,不如亲眼所见、亲身所证”。董臻说,这更加坚定了自己在传播文博知识时要保持严谨、不断探究的决心。
从追求流量到沉下心来
今年,利用业余时间,董臻已经在杭州多所博物馆志愿讲解20多场。其中在临平博物馆的一次讲解,让他印象深刻。
当时,他为“易水寒光——宋辽金银器窖藏展”进行讲解。时值盛夏,参观人数较多,他便请工作人员调低了展厅空调温度。事后有观众在网上发出感慨:“展厅里的温度让我感受到了这批金银器历经乱世时的凄凉。”
“没想到我的无心之举引发了观众共鸣。”董臻说,时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观众也越来越理性,不少人不再是打卡、集邮式参观,而是真切地在感受、在学习。
也因为这个原因,相比五年前,他虽然懂得更多了,但短视频创作却更难了。“越是了解,敬畏心就越重。”董臻说,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开玩笑、调侃式的讲解。
“越来越多家长带孩子来参观。作为一名讲解员,我就要从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讲起,帮助孩子们从根源上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董臻说。
接下来,董臻酝酿推出一档新节目“董良渚”。相比“宝藏猎人董臻”,选题更专精,风格更稳重。而在“董良渚”上与众多考古学者开展对话,是董臻现阶段最想沉下心来去做的事。
据《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