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中秋

2024年09月26日

筱筱

小时候,最不理解的节日便是中秋节。明明家人们天天在一起,为什么还要特意搞出一个中秋节,来让大家团圆?

在孩童的视角下,中秋节的存在实在没有必要,但也不算坏事。中秋节临近,有各种馅料的月饼可以吃;中秋节那天,亲人们可以凑在一起美美地大吃一顿;若有外地回来的亲人更好,孩子们总是可以收到一些有趣的礼物。

小时候住在村子里,距爷爷家不过几步路。大多时候,中秋节给爷爷送去节礼后,我们一家就去离得较远的姥姥家过节。每一次吃饱喝足,晚上才会欢欢喜喜地回来。那个时候,以为全世界的人过节都是如此热闹、快乐。

后来,我去城里上学,中秋节便不能只去姥姥家了。那一年回老家陪爷爷过中秋,在那个小老头的身上,我居然看到了一种拘谨的快乐。在我家吃完饭,我就着月光送爷爷回家,他步子很慢,让我们有时间慢慢地一起体会周围的安静。那一刻,突然想到,此前我们没有陪他过中秋的日子,他应该都是一个人听着邻里的热闹,度过中秋团圆夜的。虽然日常生活中他得到了更多的陪伴,但那个本该享受团聚的日子,他都是一个人,内心是不是会有一些苦涩?

那一刻,我突然能用成年人的视角重新理解中秋节的价值了。年轻人总希望飞得更远更高,去探索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对于家中的老人来说,尤其中国式父母,很少会把思念说出口,中秋节的存在,则是他们思念与期盼的代言人。

中秋节不能回家时,姥姥总会在电话里难过地一遍遍地叮嘱,生怕我在外面吃苦。那时候,总会感觉姥姥有点搞笑,在学校里有那么多好玩的、好吃的,怎么会吃苦呢?

年龄大了才逐渐理解,姥姥一辈子没有去过大城市,甚至没有见过大学,更不知道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她有限的认知里,总认为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人生地不熟,总不及有家人依靠显得安全。

前几年,爷爷离世,中秋节我们再也不必纠结去陪爷爷还是陪姥姥,爷爷也不必再一次次期盼团聚了。只是这一次,思念的人变成了我们:我渴望回到村里,爷爷还在村口等我们;渴望拎着东西回家,听到爷爷心疼的埋怨;渴望在团圆饭后,陪着爷爷散步回家,感受月圆人团圆的幸福……

时光容易把人抛,年岁渐长,更能品味出中秋节所蕴含的浓厚的思念怀故之情。孩子的视角下,节日即是欢聚;成年人的视角中,中秋节是牵挂、是思念、是相聚的期盼、是再也见不到的怀念……

中秋已过,你牵挂的人是否已相见,牵挂你的人是否在身旁?我们仰望同一轮明月,又是否有着相同的心境与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