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8日
冯宝新
福莱山公园
一年一度秋风飒,不是春光胜似春光。金秋九月的福莱山依然满目葱茏,生机盎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绿水青山、魅力无穷的市民文化公园。站在福莱山顶俯视四周,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蝶变,在黄渤海的怀抱里已然矗立起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诞生和嬗变要从一座山说起。那就是福莱山,因为它是开发区文化的载体,更是开发区辉煌历史的见证。
福莱山名为山,实则不过是一个丘陵,千百年来坐卧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荒滩。山不在高,有“史”则名。据开发区建设环保志记载,福莱山位于开发区金沙江路西、秦淮河路东北、长江路南,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74米。该山地理位置重要,踞海防重地,史称浮栏山,谐音福莱山。明代,为防倭寇袭扰,巅筑烽火台,称浮栏墩。
新中国成立后,山南设营房,有驻军把守。福莱山位于烟台夹河西部的“后沙旺”,北临黄海,山四周十多平方公里大多是不毛之地。
春天绚丽多彩,春天播种希望,春天孕育着新的轮回,《春天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神奇:
1979年,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从此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84年9月7日,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上午9点左右,在烟台市福山区臧家乡福莱山的山顶上,站着一位70岁的老人。老人家极目远眺,视野开阔,二三十公里外的荒滩尽收眼底。他伸开左臂,用手指向福莱山的东北方向(现开发区黄河路附近),说:“就那个方向,先开发两平方公里。”这位老人正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同志。他那时用手指的方向,就是如今烟台开发区最繁华的地段。
那年9月上旬,谷牧同志带领由国家计委、经委、特区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考察团现场考察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筹备情况。他详细研究了开发区的规划方案,又徒步登上福莱山,对开发区的选址进行现场考察,最终一锤定音,确定了烟台开发区首期开发的具体位置。据当时陪同的开发区负责人回忆,谷牧同志在对全国开发区选址的考察中,最满意的是烟台。其原因,一是离烟台老市区最近(可发挥依托作用);二是地形和地理位置好。考察团当时评议说:“前海,后丘,中平。”
正是这位长者登高望远、独具慧眼,为开发区划定了规划区、起步区的蓝本底片。从此,荒滩上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开发区踏上了骏马驰骋的第一班经济列车,福莱山也昂首阔步走进了生机勃勃、勇立潮头的新时代。
二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需要在创业奋斗里书写。1985年3月20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开工典礼,来自省内外的4支施工队伍、600多名工人、283台机械进入施工现场,以“六通一平”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荒滩上正式拉开了开发建设帷幕。是年,国家紧缩银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区的创业者们自觉参加义务劳动,动员驻地部队官兵、村民与工程建设队伍,发扬攻城不怕坚的精神,加班加点,联合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正常推进。同时,在基建投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行建设产品商品化、实行基建招标总承包、尝试划片开发等措施,借助外商和房地产商的资本使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据统计,到1991年年底,开发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本建成,地面建筑开工面积85.5万平方米,竣工65.6万平方米,其中75%是厂房和生产设施用房。一批工业厂房和生产设施用房建成投用,彩云城市场、居民小区等生活商贸设施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相继启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宜居宜游宜乐的公园建设就提到了建设者们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福莱山建设公园,是人民的期盼,也有着重要意义。2012年3月,福莱山公园作为开发区重点工程项目,拉开建设帷幕,经过建设者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15年12月竣工对外开放。
据公园负责人介绍,福莱山公园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分为建筑群和公园两部分。建筑群部分主要由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宫、青少年宫剧院、艺术中心、文化馆等组成,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其中,占地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规模宏大,宽敞明亮,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档案馆设有A馆和B馆;文化馆设有各种文化艺术创作空间,满足市民不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公园绿化部分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以地形景观和乡土植物群落景观、城市标志性景观为景观风貌,是集自然景观、文化娱乐、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式市级综合性城市公园。在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中,福莱山公园景观绿化工程被授予“国家优质工程奖。”
如今的福莱山公园已成为一座天然氧吧。晚霞片片红胜火,秋色处处分外艳。信步福莱山,丛草芊芊,绿树成荫,鸟鸣蝉嘶,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居民争相在此休憩健身,各得其乐。福莱山成为市民阅读健身游玩的打卡地。
“这里文化设施齐全,我经常带儿子来图书馆阅读,感受全民读书氛围,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穿着彩排服装的刘女士也说,这里风景优美,她经常和老姐妹一起来跳广场舞、拍小视频发抖音。
在福莱山公园档案馆B馆工作的老史志工作者郑祖增先生感叹说:“我1993年来开发区工作,那时福莱山还是一座杂草丛生的丘陵。如今,福莱山公园将自然、文化、科技融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观赏、娱乐健身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开发区举办文化惠民演出的优选之地,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开发区对外宣传、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百姓有期待,政府有作为。开发区把城市公园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工程,进行了科学规划,大规模地新建、改造和提升。1991年开发区建设了第一个广场“金沙滩天街广场”(原名风帆广场)。1994年开工建设的天地广场,经历年建设改造,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型广场,获得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等荣誉称号,接着相继开工建设金沙滩公园和夹河公园。
自2017年以来,开发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公园和广场建设力度,先后建设和改造提升金沙滩公园、磁山地质公园、白银河湿地公园、黄金河湿地公园、柳林河公园、柳子河公园、天地广场等十几处,成为市民旅游、休憩、娱乐和观光的好去处。四十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强城区绿化工程科学规划,大力设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园绿化、海岸绿化、广场绿化等绿化工程,到2023年,全区绿化面积2900多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86平方米。
如今开发区已经成为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滨海新城,道路两旁,树木成行,绿意盎然;公园广场,布局均衡,景致优美;幸福社区,功能完善,花团锦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正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三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从烽火台到福莱山公园,她伴随过这座城市奋进的身影,也和这座城市一同咽过艰苦创业的泪。她是开发区筚路蓝缕开发建设的发祥地,更见证了开发区嬗变腾飞的历史变迁。
四十年来,从1985年3月的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到2017年3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面积扩大了36倍,描绘出更新更大的宏伟蓝图。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1年年底的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到2024年扩大到1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了58倍,三次扩区,实现了从盐碱荒滩到开放高地的历史跨越。
进入新世纪,开发区实施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发展战略,打响了建设一流国家级开发区的攻坚战,实现了从产业洼地到经济中心的历史跨越。开发区在烟台市1/38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近1/4的生产总值、1/3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的税收,实现了从一片荒滩到滨海新区的历史跨越,在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居第11名。
她默默无闻,从春秋时期的牟子国古都遗址走来,经历过狼烟四起、战乱频仍的苦难岁月。福莱山是幸运的。如今她伴随着开发区铿锵的脚步走进新时代,以全新的面貌笑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这些年,公园越来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走出家门,就是公园。”住在嵛景华城的居民刘先生说。他在家里就可以俯视福莱山公园全景,茶余饭后,他就来公园休闲散步健身。在开发区生活了30多年的他亲眼见证了福莱山公园的嬗变和开发区的蝶变。
开发区的一位知名作家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他生活的城市画卷。它被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永远伴随着我,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福莱山公园从一座荒凉丘陵蜕变为市民文化公园,是开发区四十年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福莱山,一个时代变迁中的符号,见证了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开发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