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栾静 张怡 通讯员 秦帅 摄影报道)“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这件素纱襌衣,仅重49克。它薄如蝉翼,折叠后可以塞进火柴盒。”9月21日下午,40组小记者家庭走进烟台自然博物馆的“昆虫科普大讲堂”,了解相关知识。
当天下午1:30,山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副研究员聂磊为小记者进行了讲解,他说:“一级文物素纱襌衣就是由蚕丝织造。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蚕卵刚产出来是白色的、小小的,像一颗颗小珍珠。卵孵化后的蚕宝宝属于蚁蚕阶段,身体是黑色的,像一只小蚂蚁……当长到四龄蚕时,蚕身会变成青白色,这种是常见的家蚕。此外,还有像柞蚕、柳蚕、樗蚕、大乌柏蚕这类野蚕,不仅长得很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对于如何辨识昆虫,聂磊传授了大家一个简单又好记的口诀,即“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他还现场展示了多个蚕类品种,让小记者对蚕有了直观认识。
随后,小记者参观了位于烟台自然博物馆二楼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展区。在那里,标本制作人牟鸿儒向大家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
活动结束后,烟台双语实验学校小记者曲浩然开心地向妈妈分享了蚕宝宝的照片。“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学到了新知识。”浩然妈妈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