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养猪记

2024年10月11日

刘世俊

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农村人家家有猪圈,一般养一两头猪,平时的剩饭剩菜都倒给猪吃,养大了可以卖钱贴补家用。

“门前有积粪,院中有猪圈,屋中有粮囤。”这就是乡下人口中念叨的会过日子的人家。对于贫困的农家来说,一个猪圈就等同于一座“银行”、一座“农肥厂”,寄托着一家老小改善生活的希望。“挣工分,要吃饱,多养猪”“猪多肥多粮多”“养头猪就是一个小银行”,一条条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道出了那年月乡下人养猪致富的期盼。

在村里,小院必有一半是猪圈。春天抓、夏天养、秋天长、冬天卖,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养猪定律。物质匮乏的年代,农家日子的好坏与养猪紧密相连。猪,关系着一家人的吃穿,关系着孩子们的学费,关系着能否过个好年。但那时候养猪,靠的也不仅仅是力气,还有运气。

大集体时代,养猪是除了种植粮食以外的重要副业之一。田里生产的粮食,首先要确保上交公粮,其次要留足集体储备粮,最后才会分给社员当口粮。当年,生产队集体养猪除了要完成上面交给的饲养生猪的任务外,还有着沤制粪肥养田、出售换取现金等功能。每年腊月二十刚过,队里就会将养肥的大部分肉猪运到街上食品站卖掉,收入的现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或者用于年底分红,留下的一两头则作为年猪,杀掉后分给社员们过年。再后来,在巩固发展集体养猪的同时,国家又鼓励农户私人养猪。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确保了肥料的来源,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家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家人的生活质量。

那时候,生产队的小猪都是由集体饲养的母猪产下的,而农户家里的小猪基本上都是从集市上购买的。每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大集,各家都会去街上买回一两头猪,乡下称“抓猪仔”。抓小猪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要挑选那种脑袋圆润皮毛顺滑,嘴短腿长耳朵大的仔猪。据说这种猪肯吃肯长,而且还比较容易长大。那种嘴长臀尖毛发杂乱的仔猪,不仅挑食难喂,而且性格焦躁难长膘。

一过正月,村庄里便弥漫着一股新生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在为逮仔猪而忙碌。那些刚刚被引入家门的小猪仔,眨巴着懵懂的眼睛,怯生生地探索着新环境,它们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一个家庭一年的期望。小猪仔一般都是断奶不久的,所以一开始都要喂一些剩饭剩菜,以及麸皮、豆饼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饲料,而后再开始搭配草料喂养。随着猪仔渐渐长大,胃口也越来越大,吃的草料也就越来越多。有的小猪买回来养上一段时间后还要“阉割”一下,目的是降低性激素水平,使猪的性情更加温顺,成长速度更快。同时,也能大大降低肉中的臊味,使肉质更加美味可口。

打猪草,这看似简单的劳动,是放学后小伙伴们的大事。河边上的青草总是比其他地方来得茂盛,一丛丛、一簇簇,绿绿的、嫩嫩的。喂猪首选灰菜、银钱谷、马齿苋。孩子们放学后,便三五成群地背着挎篓,手持镰刀,奔向绿意盎然的田野。鲜嫩的青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孩子们熟练地将其割下,偶尔还能在草丛中发现几朵不知名的小花,为这辛勤的劳作增添几分诗意。

拎着猪食桶走近猪圈,听到主人脚步声、闻到猪食味的猪便会“嗷嗷,嗷嗷”地吼叫起来,用嘴鼻拱着圈门的同时,扬着脖子眼巴巴地等着你的到来。等到将猪食“哗哗”倒入食槽,它们便迫不及待地将嘴鼻埋进食槽“吧嗒吧嗒”吃起来。一头猪还好,可以与世无争、大快朵颐。若有两头以上,而且是一大一小,那么就会出现以大欺小的情况。只见那大猪用力顶开小猪,企图一猪独食,可是小猪也很饿,拼了命也要挤过来抢食,一时间,猪圈里的“嗷嗷”叫声此起彼伏。每每看到这种情况,喂猪者就会一边大声呵斥,一边举起舀食的勺子敲打着大猪的脑袋,以此为小猪争取到更多的吃食机会。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养大了总是要出栏的,或送到食品站出售换钱,或自家杀了过年。那时家里饲养的猪似乎很少有超过100公斤的。年底一到,家里就要趁赶集的日子将大一点的猪抓起来捆住四肢,用两只挑肥用的粪箕口对口扎在一起,把猪扛到街上的食品站里卖掉。那时,食品站收购毛猪,是根据猪的肥瘦及出肉率定价的,大概每公斤一元二角。卖猪的这一天,农户家里一般都要给猪喂点好的食物,让它吃个饱,并希望其一路上不拉不尿,以保证猪不掉秤。但“卖”的还是没有“买”的精,就像是交售公粮时,粮的好坏全由粮站质检员说了算一样,猪的好坏也是全凭收猪员的一句话。

一般家庭,每年养两头猪最普遍,一头上交出售,一头当过年的牲猪。过去的养猪人家,送猪前几天主人通常会挨家挨户奔走相告:“我家明天去送猪,到时候过来帮忙!”至于送猪的日子,也是定好的,然后无论风晴雨雪,使命必达。

记得我家用一年半喂了头超过150公斤的大膘出栏猪,乡下人又叫“架子猪”。老家离公社驻地近,乡邻有生产队的马车,三捆六绑弄上车,一行多人咋咋呼呼送到食品站。当时送猪得返5公斤肉,乡下人家都希望给些大肥肉,香香的有油水。工作人员见这么大的架子猪,“噗嗤”一刀,一大块瘦肉递出,老爹一脸不高兴也无奈。

这是一个既期待又略带伤感的时刻。期待的是终于可以品尝到久违的猪肉,伤感的是与养了一年的猪分别。那天,家里会请来左邻右舍会餐,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则在一旁好奇地张望。当热气腾腾的猪肉端上餐桌,众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白菜粉条大肉片让众人吃得满口留香。

农家养猪的日子是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一个独特印记,它见证了人们的勤劳与坚韧,也承载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