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湾

2024年10月13日

马德成

小时候,我生长在海边,长大了还是喜欢大海。国内的海滨我基本都去过,也畅游过世界多个国家的滨海风光,然而最喜欢的还是蓬莱阁下的这片海——蓬莱湾。

蓬莱湾,与众不同之处是耐品、耐看,如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可以基本了解中国东方沿海文化演进的大致历史,并能领略东方沿海的大半风土人情。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挖掘与考证,又有丰富的人文地理可供欣赏和研究,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供尽情想象与描绘。大文豪苏东坡知登州五日便写出“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登州海市》以及“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等诗句。

蓬莱湾地处蓬莱城北,与大连旅顺口隔海相望,中间隔着长山列岛,海岸线蜿蜒曲折,有多处港口,最大的已具备十万吨级的造船能力。特殊的地貌和位置,造就这里的海产十分丰富,是国内少有的优质海产区域。像海带、扇贝、海参、鲍鱼的品质均为上乘,特有的大鲅鱼和稀有的红鳞加吉鱼(红鲷)也非常有名,甚至小小的海米也曾被国家水产总局评为最优。

沿岸大陆,丘陵地貌,含磷风化石的土质以及北纬37度的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使蓬莱跻身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优质葡萄酒、苹果及大花生,是誉满海内外的特产。蓬莱阁、八仙渡、三仙山是游客最爱去的打卡地,戚继光故里、登州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教育、科研、军政系统以及历史、地理学者近些年来学习、考证的热门去处。这里为什么能有海市奇观?为什么能被业内称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发源地?它在中华外交史上扮演何种角色……可以说俯拾都是文章。

海以位奇,阁因海名。蓬莱阁闻名于世,登阁北望,长山列岛星罗棋布,高低错落,在光线与气象的变幻中,朝夕有别,四季不同,时远时近,时分时合,不出海市,幻如海市。这是海处南面、坐北向南逆光看海的地方享受不到的。从北向南看,逆光下,远处的蓬莱陆地,群山幽幽,云蒸雾染,反倒似被大海托举的巨岛,苍茫恢宏,神秘莫测。及至近岸,褐红色的丹崖绝壁上灯楼危立,高阁擎天,直疑是天人所建;绝壁下,珠玑遍滩,奇礁林立,信以为神仙所居。

春夏秋时节,朝阳欲出之际,海气初萌,水色亮白,长岛和舟船悬浮于海天之间,简净空灵而略显虚幻,恍惚间会令人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是现实还是远古。夕辉将没之时,海面涂金,归舟向岸,妇孺相与,游客竞拍,喧闹的场面和气息,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

这个季节的中午前后,登高俯视,海面的水色是斑斓的,辉映的是不同深浅的水色和礁石、海草的颜色,海面像一块巨大的水彩画布铺展眼底。气候适宜时,海面上会升起缓缓蔓延的乳白色平流雾。人在雾里走,雾在脚下行,真有羽化登仙之感。

当夜幕初降,喧嚣褪去,恢复了平静的海面,会升起淡淡的薄雾,显得苍茫而深邃。此时对面的庙岛群岛,朦胧如巨鲸出水,令人惊悚。时而闪烁的幽幽灯火,愈发使这座岛屿显得幽静而神秘,会使人联想起八仙过海的故事。

掌灯时分,岸边如昼,西边的蓬莱阁像一条向海而奔的巨龙,东面太平楼则如立在大海中的定海神针。此时,远处的南长山岛,灯火闪烁,像一艘艨艟巨舰,横亘海中,令人震撼。

如果把蓬莱湾比作现实中的“人间瑶池”,池畔的风情自有异香奇趣。一片片方正整齐的葡萄园,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欧式酒堡,吸纳的是西方格调;一处处邻水小镇,一排排山间庭院,流露的则是东方韵致。近二十年来,这里已成功举办过多场国际葡萄酒评酒大会,并涌现出马家沟、木兰沟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美丽乡村。

乘车向南五十公里,有人称“齐鲁第一险”的“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辖域六十多平方公里,是蓬莱与栖霞的界山,主峰海拔八百多米,奇、险、峻、秀兼具,仿佛缩了版的小华山。风和日丽时,在山顶远远地还能看到北面的大海,喜欢攀岩的人登上陡峭的南崮山或北崮山,在平坦的山顶来一场野餐,把酒临风赏山海,则别有一番惬意和浪漫。

海与青山对,城在山海间。蓬莱湾的辽阔、俊秀、奇险,需要一双探奇的眼睛和一颗安静的心去欣赏和品味。

蓬莱一地历史上最兴盛、最有影响力的时期,是唐至明清期间作为登州府衙所在地时。那时的登州水城,与泉州、扬州、明州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作家高洪雷先生近年编著《从蓬莱到罗马》,论证古登州港为我国战国时期就兴起的海上丝路起点。事实上,它不仅是南来北往的海上要道,也是日韩(高丽)使者、商人来中国学习、朝拜、经商的必经之地,像现在的办事处或使馆一样,他们在登州水城周边建有自己的驿站或客栈,“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昼夜车水马龙,笙歌达旦。兴之所至,使者商人们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记述他们的所见所感,其中朝鲜王朝开国元勋郑道传的一首《蓬莱阁》颇具代表性,“风急扁舟一叶轻,八仙祠下是州城。晚登高阁还南望,此去金陵复几程。”

明朝后期,国势衰弱,朝廷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这里成为东亚最大的一处军港。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一直是海防要塞,习文尚武、崇尚忠义在当地蔚然成风,戚继光就是从这里走出的民族英雄。

蓬莱湾最神奇、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当然还是海市。苏东坡登州任职时,冬日里祷告东海龙王而现海市,留下著名《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当然,如果没有神奇的海市,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不会多次来此寻仙问药,也不会有“蓬莱”这个颇具传奇意味的城市名字,甚至更不会有“八仙过海”这一举世闻名的美丽传说。

蓬莱湾神奇,奇还奇在黄渤海分界线上。它是穿海而过的长白山余脉,东西海床落差较大。局部看,东高西低,当海水涨潮与退潮转换时,局部海流分外湍急,交汇过程中形成对撞海浪,以至在海底余脉上方南北绵延数公里,同时也将大量的鹅卵石冲积于此,空中俯视十分清晰而壮观。近前看,东面海水清浅见底,像小鹅卵石铺成的巨大浴池,而西面的海水则黝蓝可怖,深不见底。

仙气儿缭绕之地,必为人才荟萃之乡。去年秋天,我陪同国内一知名专家参观登州古船博物馆。先生一路兴致满怀,评述不断,兴奋之余,提议下午参观登州文会馆。当他面对馆内的大量图片和资料,得知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建馆,并开启了现代大学教育、引进阿拉伯数字、架起第一盏电灯等数个中国第一时,甚为感慨。先生说,“一个外国人能漂洋过海来到登州,并在中国工作大半生,足以说明登州港的兴盛和魅力。”确实,正是它的魅力,吸引了各地人才和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了蓬莱人通达朴实、崇文尚礼、执著守信的集体品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蓬莱这座至今人口不足四十万的滨海小城仅科技界就诞生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刘光鼎、金属物理学家葛廷燧、煤炭地质专家杨起、电力专家周孝信、天然药物化学专家于德全、空间科学家张厚英等六位“两院”院士。

蓬莱阁下的海,春夏秋三季确实好玩好看,难怪北宋时登州知州朱处约在丹崖山上建起了蓬莱阁。到了冬季,蓬莱湾又成了冬泳人的天堂。他们迎着排山倒海的巨浪,骑在浪头上的激情与豪气是其他地方冬泳人难以享受到的。在北方,蓬莱湾的海滩游泳才安全。当然,站在蓬莱阁上或东边八仙渡海口一侧东西瞭望,那一层层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的海浪也是摄影人的绝好素材。

蓬莱的海水浴场,较之东部和北部沿海,水质清澈而无海草,岸基坡度平缓且水下无礁,往里纵游,有养殖架子和通往岛里的几处航标灯塔作距离和目标参考;东西横游,从西面田横山到蓬莱东港距离近五千米,有礁可停,可玩可采,是蓬莱冬泳俱乐部夏秋时节拉练或比赛的常用路线。

在外地人眼里,蓬莱人真是过着仙人般的日子。有朋友说,无论是喜欢赏景还是偏爱美食,无论是赶海、钓鱼,还是游泳、散步,只要爱好上一样,就有点“仙儿”的味道,否则,就枉生蓬莱了,此话当是许多人的同感。

蓬莱籍作家杨朔曾写下一篇散文《海市》,对海市做过全面描绘,一度被录入中学课本。然而,蓬莱湾这片神奇的海域,美诗难状其美,雄文难尽其魅。许麟庐、孙铁生、秦大虎,都是当代国内著名画家,他们分别定居北京、上海和杭州,均为蓬莱人,先生们回来经常爱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不如蓬黄”这句老辈人留下的话。

历史固然灿烂,未来才是希望。可喜的是,蓬莱湾正在酝酿一场气势恢宏、多彩多姿的梦。要让游人放慢脚步,“上山,下海,登阁,入市”,让承载着花果山、美酒城的神奇海湾面向大洋,献给世界。应当说,蓬莱的未来真不是梦。

如今,烟台黄渤海新区将蓬莱湾北部涵盖其中。它整合了烟台大部分优秀企业和优质资源,拥有一批国际级的大型企业和著名科研单位,必将展现出其强劲的竞争力。有黄渤“二龙”托举,有四海“八仙”护持,这颗“渤海明珠”能不更加璀璨、辉煌么?

我想,如果蓬莱湾畔矗起一座摩天大楼,将美丽的大海、山川、城堡尽揽眼底,放眼远方,是不是北辽东、南琅琊又收眼前?假若东坡先生回来,又会写出怎样美妙动人的诗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