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张广育
在烟台朝阳街150余年的历史中,有谁曾留下过最深最重的足迹?
无疑是烟台钟表。
1915年,李东山在朝阳街南端创建宝时造钟厂(后更名“德顺兴”),上世纪30年代原地扩展至千人规模,年产钟十余万只,产品称雄国内,且畅销东南亚。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有的烟台钟表厂,到1987年,在此地组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中国的钟表有颗星,它是烟台的北极星”,曾是全国妇孺皆知的广告语。
历经时代变迁和几代人薪火相传,烟台钟表生于斯、长于斯,朝阳街一直是它的母体。它们肌肤相连,亲密无间。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入职烟台钟表厂的。那时候,朝阳街南半段街区布满了烟台钟表厂下辖的大大小小的单位,各大车间、研究所、供销仓库、门市、技工学校、食堂、托儿所、诊所等,星罗棋布于大街两侧,以及西边的长安胡同、东边的朝阳胡同、会英街、建德街、太平街等。每到下班时刻,男男女女钟表人,或骑车,或步行,由各巷口涌到大街上,嘻嘻哈哈打招呼、拍肩膀,个个神态自若,俨然以此地的主人自居。
后来生产规模扩大,木钟、闹钟、手表等部门分别迁到郊区建厂。直到1987年北极星集团本部撤离朝阳街,算来朝阳街与烟台钟表的结缘竟然长达70余年。
朝阳街是声名显赫的商业街。它最为繁华的南段孕育了中国首家近代钟表厂,且哺育它成长壮大,成为全国名牌。我觉得,这应该是朝阳街所具有的宝贵的历史与文化财富,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如此宝贵的文化财富,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
朝阳街东边小太平街1号是“大罗天饭庄”原址,那是由环形二层楼组成的两个连体四合院。上个世纪钟表研究所曾在此几十年。上世纪70年代,那里的紫红色古老的木楼梯已经吱嘎作响,但是你很难想得到,那里曾批量生产当时中国精度最高的石英钟,为全国地震台站配套。它现在是待修的古建,作为过来人,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到那个小巷里踽踽独行,睹物思人,心里默念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当年李东山选择在繁华的朝阳街建钟厂实在是很聪明的。与一个特别的街区或市镇共生并存,是西欧钟表厂家常规的企业生态。我想这可能与钟表(特别是大钟)的文化品格有关。欧洲许多古老的城市或村镇,街旁和房顶到处可见古意盎然的钟,它们使城市呈现一种深具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美。德国荣汉斯(Junhans)钟表公司是个成功的范例。它于1861年由荣汉斯家族创建于风光秀美的黑森林地区施兰贝格(Schramberg)小镇。起初只加工精密钟表零部件,但他们把精细工艺做到极致,并世代相承,进而形成了以杜鹃钟为代表的高档钟系列。现在它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型钟表公司,在高档钟和高档表领域,它的地位至高无上。与此同时,当初的施兰贝格小镇也成为驰名全球的钟表城和旅游胜地。
烟台钟表与它当然没有可比性。当初搬离朝阳街是企业扩张的必然要求。但我不禁设想,如果当年把少量高档产品的研发留在朝阳街,把博物馆和精装的门市留在朝阳街,结果会是怎样?如果能在朝阳街南端立一尊李东山雕像,设立一面典雅大钟,原处重现“德顺兴”三个大字,在几个重要的烟台钟表旧址设置显著铭牌,是否更可以彰显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