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戴发利
一
我是在艾崮山下长大的。在不同的地方,我都会遥遥寻找她的方向——那是家的方向。
丘陵纵横的胶东半岛,家乡的群山拥起艾山、崮山两座主峰,被称为艾崮山区。“山区”,意味着这里民风淳朴憨厚、百姓勤劳善良。
我看艾崮山,如看恒久;艾崮山看我,似看刹那。
经年间,我已由幼稚变沧桑,而艾崮山并未有任何变化,好像只是漫坡荆草和大树枝叶枯荣了几次而已。于是,我仿古人的诗文,如此吟诵:“今人不见古时山,今山曾经见古人”“人生代代无穷已,高山年年望相似”。
爬上艾崮山巅,北望正探入渤、黄海的半岛,越过大海,对面便是辽东半岛。海峡中散落着一串长山列岛,顺着岛礁延伸,向北就能探寻到长白山。
艾崮山曾是长白山一脉,所以它绝非籍籍无名之辈,而是身出名门、血统明晰。但是,亿万年前,这一脉,在山落海出的地壳运动中,有一段陷落和淹没于大海之中,成为今天露出水面的长山列岛。
艾崮山被割断了与母体相连的脐带,独自脱离和崛起。它不甘于当余脉,终成主峰,虽然海拔只有819米,却充满自信地傲然矗立。
二
有山必有水。艾崮山把天上的水珍藏起来,孕育了泉;泉是不干涸的,于是生成了河;河载着水一路流淌,献给大地人间。
这条河叫黄水河,从艾崮山流出,滋养两岸土地。成片果树在这片土地上无限铺陈,望不到边际。苹果、樱桃,成为乡亲们最重要、最稳定、最殷实的收入。虽然,年轻的下一代纷纷离开土地去往城里,但留守土地的乡亲,觉得最亲、最安心、最踏实的还是黄水河、黄土地和一辈子为伴的果树。
黄水河西岸,有三个紧邻的村——古城东、古城李家、古城苗家。冠之以“古城”,那就有来头了。收起我们对村庄容易滋生的傲慢之心,谦恭地追寻一下它们的渊源。
岁月变迁侵蚀,古城只留下了一段隐约可寻的黄土夯筑的城墙遗址,静静地隐没在田园之间。
春秋时代,黄水河畔此处城邑,是胶东半岛莱国一座重要城邑。近几十年,诸多墓葬不断出土,被专家以驻地乡镇名字称为“村里集古墓群”,分布于黄水河两岸台地上,包括柳格庄墓群、辛旺集墓群、站马张家墓群。这些墓葬,在20世纪60年代被陆续发现,属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陶器、青铜器、乐器、玉器、木器、漆器等文物数百件,其中大中型墓葬为重棺椁,殉人、殉车马、殉狗,显示着墓葬主的贵族甚至是君王身份。
古墓群挖掘研究还在继续,乡亲们自发悉心守候着。柳格庄村有一家祖孙三代守墓人:于希芝、于耀宗、于云村,从1972年起,五十多年义务守护古墓,风雨不误,心存信念,为了先人,为了子孙,保护墓葬完好。
正是因为有了百姓这朴素真诚的守候,古城面纱正在被一步步揭开,历史天空愈发清晰。
黄水河流过了古城,来到温石汤村。村名源自这里有一股四季冒着汩汩热气的温泉。腊月里到温石汤洗一个温泉浴,成为乡亲们过年的必备仪式。流过温石汤,黄水河一路向北向西远去,进入大海。这是黄水河的归宿,也实现了一条河的永生。
家乡北部,大海环绕,黄水河不忍远去,必化成海,每日流连家乡。
三
目送黄水河远去,我又返回艾崮山。一路上,边走边停,同路边的老人打招呼。他们脸庞黝黑,额头、脸颊皱纹纵横,一双老迈的眼睛沧桑不惊,双手坚硬粗糙,神情安静平和。夏天,他们坐在树下摇扇纳凉;冬天倚在墙角晒晒太阳。
我向他们询问艾崮山的往事,他们眼望远方,仿佛望见历史深处,打开话匣子跟我讲述艾崮山的传说。他们讲的最多的便是唐二主李世民东征、勇战高丽大军的故事。
唐朝初年,高丽国统帅盖苏文领兵渡海进犯大唐,占据艾崮山一带的古登州,烧杀抢掠。唐二主亲率大军前来讨伐。战斗很激烈,唐军几度战败,唐二主也曾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最终战胜高丽入侵大军。
唐二主在艾崮山的传奇,留下了许许多多相关地名和村名,竟有上百个之多。
山顶上,一片开阔平坦的地带是唐二主驻军的地方,有东、西“校场”操练兵马,有最高处“插旗顶”,有山峦野坡处的“牧马场”,有崖壁处被唐二主一剑刺入、石开泉涌的“剑刺泉”“饮马湾”,唐二主议事所用的石椅、石凳“东龙墩”,遥祝其母寿辰的“西寿墩”,与大将尉迟敬德在西校场下棋留下的“棋盘石”……
山脚下的村庄“战驾庄”是唐军与高丽兵大战的地方,“车里张家”“站马张家”是唐军战车和战马驻扎的地方。
唐军与高丽军的决战发生在山巅一条险峻通道“梯子口”。唐军借助险要地势,将来犯的一万多名高丽士兵消灭殆尽,形成了“万人坑”,唐军取得最终胜利。
唐二主经历浴血大战,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胜利回朝时,他感念百姓,以战靴相赠,后化为一块状如倒扣靴子的巨石——“靴子石”。他去世后,当地百姓怀念其丰功伟业,在艾崮山建了一座唐王庙。
艾崮山下大柱村,有一酷似雄鹰的三米高巨石——“鹰石”。唐二主的妹妹因丈夫战死,在艾崮山皇姑庵出家,唐二主规劝未果,将狩猎的神鹰留下来保护妹妹。神鹰日夜守候,久化为石。妹妹孤居深山,郁郁而终,人们将其葬于皇姑庵对面的山岗上,为“公主坟”。
这些故事、村名、地名,今天仍被津津乐道。乡亲们敬仰这位君主,他的传说便久传不衰。
然而,以李世民东征高丽这样著名的历史事件演化来的传说,有诸多时间、地点、人物等逻辑漏洞,从正史看来,谬误百出。
老人们还会庄重地给我讲起艾崮山的红色革命故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建立过一支英雄部队,部队依靠艾崮山茂密山林和险峻地势,依靠群众拥护支持,建设了艾崮山抗日根据地,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战斗。
著名的“双山战役”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双山,是村后边两个并列山坡,东坡顶立着两块两米高的大石头,那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八路军战士把机枪架在大石头掩体后,与来犯日伪军奋勇交战。子弹在石头上留下了累累弹痕,石头后来也被称作“机枪石”。战斗从上午九点打到下午五点,打退了敌军七次冲锋。弹药耗尽后,两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日伪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八十载过去,战争硝烟早已散尽,登上双山,耳边荡漾着风声,极目四望,夏日绿树、冬日枯草,天边白云游荡,雁阵飞过,山下民居炊烟袅袅,远处果园、公路、厂房在阳光下闪着光泽,一切如此平和舒缓。
艾崮山深处,还留有“八路兵器厂”旧址,建起艾崮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每天都吸引众人前来接受革命教育。
记住战争不是记住仇恨,而是时时昭示和平珍贵。
四
艾崮山,既有和缓绵延的广阔躯体,又有陡峭直立的昂然头颅,遍布山坡的岩石,晒了一天,温热温热的。记得年少时,玩累了,我最喜欢躺在岩石上仰望天上的白云、飞鸟,望着望着,就会迷迷糊糊睡过去……
山巅之际,众峰林立,壁峭千仞,如高昂的头颅,有激情冲天、触摸苍穹之志,有高山永远向云霄的理想,那是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燕山晚期的山岩。
进入大山深处,抬头望去,一座座笔直的山峰林立在眼前,薄而窄,直而挺,路已消失,只有前行者踩下的隐约脚印;已没有可以平视的前方,只有必须仰视的上方,只能手脚并用,甚至近九十度攀爬。
艾山主峰有两座山头,一座大气磅礴,一座温柔依附。附近的小艾山、骆驼峰、双甲山、鸳鸯峰无不成双成对。亿万年间,岩石不断坍塌滑落,只剩下今天这些坚韧执着、险如薄纸的铮铮山峰。
充满奇妙、必然与偶然交织的地理风化运动,造就了艾崮山趣味盎然的象形峰,给人以无限遐想,附着了诸多传奇色彩。抱子峰、武士峰、铁塔峰、雏鸡峰、香炉顶、巩家山佛面等等,神韵逼真,充满想象力。
奇形巨石遍布山体,似上天遗世之物,灵动纷呈,有石老人、四宝石、海豚石、山神石、神龟奔海、虎啸石、悟能拜佛、神仙履、神仙桥、龙墩。四大巨石组成的“四宝石”,相传分别是李世民心爱之物——笔、戟、玺、马所化而成。
众多天然石臼,宛如人工雕琢,呈“小口、大肚、平底”状,若是直接用来舂米毫不牵强。有单个的、成双的、环状的、成群的、众多相连的。石臼内天旱无雨便干燥,一但降雨攒水,便有小鱼生成,怡然游动。石臼的形成,或是来自冰川融水对基岩进行的冲蚀,或是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坑洼,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峰、石有象形,便把冷硬的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山。山,就与人间有了精神相连、意念所系。
大山深处已无路,只有众多纵深的沟谷依附着山的走向。沟谷像山体经脉网络,疏密有致,如同通向奇幻世界、寻找藏宝山洞的暗号密码。在沟谷内跋涉,忽而深曲,忽而平浅,忽而笔直,忽而蜿蜒。一处处山洞不时显现,或是滚石堆叠,或是峭壁窄隙,或是自然而成,我竟有盼望寻到桃花源大门的念头——洞内可是别有一番天地?
水,是艾崮山灵性、生机所在。每年胶东半岛的降水分布中,艾崮山都是雨水充沛的“小气候”。艾崮山的沟岭上,可以随时看到泉从地面上、石头裂缝中涌现,仿佛一脚能踩出水。水质纯洌清甜、晶莹剔透,掬一捧喝下去,回甘无穷,透心舒坦。在北崮山顶平坦之处,分布着七眼呈北斗七星排列的水井,间距二十余米,独特的花岗岩蓄积雨水构造,令其常年涌水不涸。
泉水飞溅,流经险要地势,飞流直冲而下形成瀑布。艾崮山有瀑布二十多处,最高落差达到四十多米。每年丰水季节,瀑布轰鸣回响山谷,水帘漫卷,水汽蒸腾,惊天动地;冬日,水流被冻住,形成悬崖冰挂,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冰清玉洁,晶莹无瑕,是一幅凝固的画,是一尊静止的雕塑。
艾崮山南北坡都有丰富的地下温泉。那是岩石下涌动的水遇到了火山热源而成,温度达到五十摄氏度,吸收诸多微量元素,形成了矿泉型地热温泉,泉水流量稳定。南坡的温泉艾山汤,方圆几百里大名鼎鼎,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在艾崮山区民间流传的医术偏方中,是颇受欢迎的治百病、治未病的不可缺少的神奇汤泉。
五
一年四季的艾崮山,春花夏雨,秋果冬雪,营造着风情各异的山中大世界。
春归艾崮山,漫坡开遍红杜鹃,如苍翠雄阔山体上一抹动人的胭脂红。山脚下,杏花、梨花、桃花、樱桃花、苹果花相继开放,乡亲们在暖暖的春风中开始一年辛勤劳作,蜜蜂欢快地飞舞陪伴。山中那座建于唐朝的寺庙——龙兴寺,只留有残塔断碑、基座柱石、石壁石窟。遥想当年,桃花必绽放在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中。
夏日里浓荫蔽日,鸟儿啾鸣。一场大雨可能随时到来,山涧瞬时响起河水的喧哗。雨后天空,彩虹弯架、溪流欢唱、瀑布飞溅,水从天上来,大珠小珠落玉盘。
秋日是收获的季节。树叶五彩斑斓,核桃、板栗、柿子、松果,随手可摘,松鼠忙碌地搬运着过冬的食物。蔚蓝天空、洁白流云,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倒映着山涧溪水,水上不时飘来一片落叶,鱼儿和透明的小虾在水中嬉戏。
冬日艾崮山,大雪飘飘洒洒,一片银装素裹。雪中大山,静谧无声。雪,盖住了山峰、大树、岩石,小生灵趴在厚厚的、暖暖的雪窝里安然过冬。一切好像静止了,都在雪下孕育生机,期待春天到来,冰雪消融,世界再次欢腾。
艾崮山,是多样性生物的家园。正因为有那些充满灵性、丰富繁杂的野生植被和动物群系,才有艾崮山的生命。
艾崮山,故乡最厚重的一本万物之书,我永远读不完。